景区气象: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晴到多云,偏北风3到4级,气温15到23℃;明天日出时间5时58分可见概率60%;云海概率30%;森林火险2级。
,时长02:54“一、二、三,起!”在9月24日上午8点的黄山风景区太平索道的丹霞站内,这样响亮的号子声不断传来。原来是景区名肩运员队伍正在整齐呐喊着,面对“盘踞”着的千斤电缆,队员们一同发力、协作,搬运着,而这震撼的一幕仅仅是他们今日运输任务的开始。为了满足游客日益增加的用电量需求,百人的肩运队伍需要将这根重达2.5吨的电缆通过肩扛扁担挑的方式从丹霞站运输到白鹅岭,布放至海拔多米的狮林大酒店,用于“狮林大酒店配电房增容项目”,进行配电房设备的迭代更新。这场在黄山之巅的运输,他们需要登上蜿蜒游道,穿过丛中小路。单程2.5公里,时长3小时的高强度,是对每个人的考验,默契的登山节奏则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关键。长蛇般的肩运队伍,两两为一小组,大家有着统一的动作,一只胳膊稳稳扶住固定电缆的粗绳,另一只紧握住手中的杵棍,尽可能为身体提供更多的支撑。级级石阶,步步攀登,每位肩运员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仔细观察着队友的脚步、身体摆动的幅度,喊着统一的口号,一步一步向前攀登着。本次配电房增容项目共需要运输的电缆有10根,意味着这样的攀登需要经历10次,他们将用8天的时间往复在山巅和山脚。每一根电缆都有上千斤重,其中最重的有余斤,长度更能达到米。他们肩担着如此庞然重物,步伐沉重却又稳健,这来源于丰富的肩运经验。结实的小腿肚就是最好的见证,微微佝偻着的腰板蕴藏着无穷的能量,扁担之下肩头隆起的肌肉则是最稳固的“平台”,脸颊的汗水,突出的青筋无不彰显着这项运输工作的困难。“加把劲,还有一公里”,在场的肩运员们在这样的互相打气的声音中,齐心协力在黄山之巅挑起这千斤重量。“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一根挺直的脊梁,一副高大的身躯,一身黝黑的肤色,这就是黄山肩运队员们最质朴的模样。肩扛扁担挑的路途虽然负重,虽然漫长,也不妨碍着他们前行的步伐,为景区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运输保障。这处行走在高山之巅的“人文风景”,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致敬!
黄山风景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王磊图片:蔡季安视频:余建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