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萨里到哈维,我们一点点洞悉了人体的奥秘;从巴斯德到科赫,我们渐渐发现了敌人的形迹;从艾尔利希到弗莱明,我们掌握了杀敌的兵器抗生素……然而我们刚刚开始对细菌阵营攻城拔寨,嘴角尚挂着胜利的微笑,迅速醒转而来的细菌就开始重振旗鼓,以耐药基因武装起来卷土重来了,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夜班,来了一个脑袋肿胀的像外星人似的新生儿,精神萎靡,状态极差。头部CT检查提示头皮血肿,血细胞分析提示重度感染,显然,这血肿便是感染灶了。血肿穿刺抽出积血,并送细菌培养及药敏,培养结果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结果是多数常规抗生素均耐药,敏感药物只有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数百元一片)。这可让家属傻了眼,他们非常不解地问:我们的孩子只有18天,从出生至今还没用过抗生素,怎么就耐药了呢?非得用那么高级的抗生素不可么?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由得家属一住院就会对医生提出,“我们这孩子总生病,用过好多高级的抗生素,普通的抗生素对孩子根本不好使,大夫,给我们使最好的。”
其实,单纯从治疗的角度来说,抗生素只有对的才是好的,贵的却未必是。
那么,什么才是对的呢?通俗点说就是药物要对症要有的放矢,专业的说法叫做要选用敏感药物。
说到这里,必须要提醒各位父母,网上时不时的会出现一些妖魔抗生素的言论,好像现在诸多难治性疾病都是抗生素导致的似的。殊不知,在抗生素出现以前,就是一个细菌性肺炎或者感染性腹泻就可能要了人命,当人们习惯了抗生素存在的现代医疗环境之后,反而忽略了人类长久以来只能靠自身的抵抗力抗御疾病的历史(多数传统医学方法无法起到真正的护卫人类健康的作用),放大了抗生素的副作用与危害,属于典型的“忘恩负义”的言论。
真正的问题并非在于抗生素本身,而是对抗生素的不当使用。首先,目前我国处方药管理办法的落实还不是很严格,在许多城市都可以不凭处方就买到抗生素。以普通感冒这种自限性疾病来说,自行服用抗生素并不能缩短其病程,也不会对并发症的出现起到预防作用,但副作用的风险可一点儿也不会少,既然如此,又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呢?在中国的儿科门诊,相当一部分挂点滴静点抗生素的均属不合理应用,这里面一方面固然有医生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与家长对感冒这类疾病认识不清有关,个别想坚持原则的医生往往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解释不用抗生素的原因。
其次,在没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情况下不需要应用抗生素。然而在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甚至有在没有任何化验结果的情况下就开始静点抗生素,这绝对不恰当,漫无目的的放炮,当然也可能打击到敌人,但也可能伤及友军,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的。
这种不恰当的使用抗生素,从微观上来说可能会因其副作用对患儿造成潜在的危害,从宏观上便加速了耐药菌株的产生。当这些经过几轮抗生素的战火洗礼之后仍能幸存的耐药细菌一旦感染上人体,即使是初次感染,也不是寻常抗生素对付得了的。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头皮血肿合并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新生儿,如不用最高阶的抗生素利奈唑胺迅速控制感染,很可能将有性命之忧。
这个患儿的不幸在于他感染的是一种耐药细菌,如果没有药敏结果,而应用其他抗生素的话,很可能过不了感染这一关,因不断加重的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最后不治而亡;他的幸运在于,穿刺出来的积血细菌培养有了阳性结果,可以根据药敏结果选定利奈唑胺这一昂贵的救命药,逃出了鬼门关。还有些情况是,培养鉴定出某种细菌后,药敏实验发现大部分抗生素均敏感,这时候就可以在这其中任选一种了,如果只有一种最便宜的药物是敏感药物,而其他品种均耐药,那就只能用这种最便宜的。
但问题的复杂在于,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及入院前的抗生素治疗,并非哪一个因某种细菌感染而致病的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都能准确地找到病原体,而且即使可以培养出致病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些情况下,就只能由医生凭经验用药了,一些重症感染患儿,如坐待药敏结果再用药,恐
怕没等药敏结果出现患儿就已经没救了。
除此以外,抗生素的应用应有足够的疗程,很多家长在患儿刚见好转的时候就要求停药出院,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像支原体肺炎需要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等)持续到体温正常后的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以免复发;像有些由葡萄菌引起的肺炎,由于比较顽固、易复发和产生并发症,则疗程可能更长,需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
许多家长可能会问,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判断患儿是不是细菌感染、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呢?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各位——不可能。除了那些典型的症状比较轻的感冒,可以暂时在家观察对症治疗以外,其余的情况,还是应该交予医生判断。就连我自己的孩子,必要的医院做必要的检查才能决定是否应用抗生素,而不是完全根据症状作出判断。
通常,我们认为细菌是坏东西,可以致病,然而实际上人体却不能完全离开细菌,没有细菌人类将无法存活,细菌对地球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某种角度上会所,对于地球来说,我们人类却是如此多余。不仅多余,我们还是使地球罹患重病的罪魁祸首,但地球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当人类的数量越来越多时,疾病便在人群中传播开来。人类当然也不会心甘情愿地任疾病摆布,于是便有了医学。只不过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的医学乏善可陈,在与细菌对决的过程中,节节败退。更确切地说,我们根本不知道敌人究竟是谁,也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奥秘,正是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