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图片来源:Unsplash
重庆,别名“山城”,既是四大直辖市之一、国家中心城市,又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
说起重庆,人们总爱拿它跟成都比较。作为西南“双子星”,二者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美景和美食是其两张重要名片。
近日,重庆走在成都前面,与“北上广”以及天津一道,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风头正劲。
论“魅力”,重庆不及纽约、伦敦、巴黎等老牌国际大都市;论“财力”,重庆更是不及常年处在GDP排行榜首部的北上广深。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何以胜出?
重庆成“网红”城市
最近几年,短视频带火了一些城市,后者成为游客眼中的“网红”城市。
短视频中的“网红”景点给城市带来的不仅是流量和热度,还有难以估量的城市消费额度。
灯火交织的洪崖洞、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被誉为“空中巴士”的长江索道,火了这座网红城市。
独特的地貌特征,赋予了重庆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网红基因”。
重庆四处环山,山地面积占比近76%、丘陵占比近16%,平原占比不到4%。
高楼依山而建,轻轨穿楼飞驰。在重庆,屋顶既是停车场,又是道路,同时还承担着商业街功能。
特殊的山形地貌,造就了众多网红景点。在这个网络互通的时代,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来此拍照留念,这无疑成为这座城市最好的营销方式。
如果说山形塑造了重庆的性格,那么水则氤氲了重庆的灵*。
两江交汇之地,“山城”被长江和嘉陵江紧紧围绕。这两条江,一直陪伴着山城人民,造就了重庆极具特色的地理条件。
年,社交媒体上一段时长4分钟的视频悄然走红,名曰《嘉陵江旧事》。整首歌使用渝版RAP,唱响了嘉陵江两岸。
该视频制作简单,技术并不亮眼,但它却唤起了重庆人的集体记忆与深切认同。因为,嘉陵江对于重庆人来讲实在太重要了。
如果说长江是重庆横贯东西的一捺,那么嘉陵江就是重庆连通南北的一撇。
除了新晋网红景点长江索道和洪崖洞,重庆还有很多著名的消费场景。
除了解放碑、观音桥、三峡广场、杨家坪等10大商圈,还有较场口、磁器口、九街、南滨路等特色商业街和夜市。
重庆磁器口。图片来源:Unsplash
年,一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影视剧让重庆再次火了一把。
独具韵味的古城古巷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从依傍山脚防空洞而建的火锅店,可以看到浑浊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涌而去。
消费城市的底气
当然,“网红”城市带来的流量和热度,不足以支撑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重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与其强大的消费能力和完善的生活服务业产业集群密不可分。
相关数据显示,年十大消费城市“十强”分别是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杭州。
其中,上海、北京、重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重庆以.2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越广州的.66亿元,进入年消费城市排行榜第三名。
从消费总量上看,重庆是全国第三个消费总额突破万亿的城市;从增速上看,年重庆消费增速同比增长1.3%,位居“十强”第一。
重庆人向来敢消费,在社交平台上,“重庆人的消费观”往往自带热搜属性。比如,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两顿、三顿、五顿……
消费数据上,重庆排在全国第三。但是数据背后支撑的,则是重庆强大的生活服务业。
国际上,像纽约、伦敦和巴黎这样的知名大都市,无一不是依托繁华的文化街区、丰富的消费业态和良好的购物环境才成为世人眼中的“购物天堂”。
相较于其他城市,重庆的生活服务产业有更为鲜明的特点。
“重庆味道”不断迭代成就城市美食名片
有人说,留住人最好的方式是留住ta的胃,这句话放在城市身上同样适用。
“舌尖上的味道”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抓手。城市间消费经济的竞争,美食是重点。留不住游人的胃,消费城市难以强大。
重庆人对小面充满热情,不论是学生、上班族还是老人,一碗重庆小面,开启的即是重庆人“火辣”十足的人生。
在纪录片《嘿!小面》、《舌尖上的中国》相继播出之后,以小面和火锅为代表的重庆美食在全国迅速火了一把。“火锅”、“渝菜”、“重庆小面”,使得重庆成为游客眼中当之无愧的美食之都。
而早在年,重庆就提出“年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美食之都”和“年基本建成中国美食之都”的“两步走”目标计划。
产业链支撑消费服务
纽约能成为世界的时装之都,除了繁华的商圈、知名的品牌和顶尖的人才,还在于纽约有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
即便是在繁华的曼哈顿,近家成衣制造公司依然在这里从事着稳定的轻制造工作。
同样,作为一个引领消费的城市,重庆不仅有着种类齐全的消费业态,还有着较强的消费反应能力。
拿火锅来说,据重庆市火锅协会统计,整个重庆范围内,火锅门店的数量大约为家,火锅行业的直接从业人员接近56万人。
重庆街头。图片来源:Unsplash
在火锅店的周围,分布着原料生产基地、火锅调味料及底料制品、火锅门店和新兴方便火锅在内的一系列火锅生产要素。
从“老字号”向“数字化”能级跃升
最能代表城市品格与特质的店铺,一定是“老字号”。重庆人不仅对小面充满热情,还喜爱小面衍生物:抄手、刀削面、酸辣粉等。
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中,分布着数以万计的面馆。
随着互联网给消费带来的新业态不断显现,在重庆,这些小面馆已有数万商户通过上线外卖平台,实现了数字化经营。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渝味”数字新名片正加速着重庆本地的生活市场数字化进程。
重庆,未来如何发力?
一座GDP总量在全国城市名列前五,人口超万的经济重镇,一座靠火锅、小面“发家致富”的美食之城,接下来将如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发挥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终极目标。
从年初开始,重庆市就正式拉开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序幕。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都提出,重庆将“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此次成功入选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名单,意味着财*支持、对外推介、重点板块的打造、交通枢纽的建设等有望向重庆倾斜。
近日公布的上半年重庆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商品零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26.8%;餐饮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51.7%。这些数据,都显示出重庆具有强大的消费动力。
但是也应看到,同其他4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相比,在人均GDP——城市“富裕度”指标上,重庆尚不足10万元。在可支配收入方面,上海和北京都超过7万元,而重庆才刚过4万元。
只谈消费不谈收入显然是不合理的,扩大中位数群体的收入无疑是培育消费群体的关键。
不仅如此,在国际化提升和城市建设上,重庆也还需继续下工夫。
对外开放:国际化程度需进一步提升
从对外开放程度上来看,同“北上广”三座城市相比,重庆的国际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真正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定是有着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
对于身处西部内陆的重庆来说,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就需要抓住西部开放和中欧班列枢纽优势。将重庆不靠海、不沿边的劣势,转为辐射东南西北四向的优势。
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容纳度还需提升
网红城市的名号有很多积极影响,比如能给城市带来明显的知名度提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但是,可能也会引出诸如城市基础设施容纳度不足、游客超负荷、旅游体验度欠佳等问题。
“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庆城”,重庆在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方面可谓十分突出。
无论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重庆本地人,还是不远千山万水、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重庆是消费之都、魅力之都、格调之都。
但是,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非一日之功,消费品质的提升、消费环境的改善仍需久久为功。
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
张笑缘
校对
危卓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
xjbsmart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