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感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车路双通
TUhjnbcbe - 2023/4/2 18:10:00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首趟乡村客运小巴开进阿布洛哈

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车路双通”了

航拍阿布洛哈(陈泽龙摄)

“车来了!车来了!”6月30日上午10时许,两辆金*色涂装的乡村客运小巴沿着全新的通村公路驶进了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意味着阿布洛哈村“金通工程”乡村客运班线正式开通,也标志着我省全面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客车。

通路通车,对于群山深处的阿布洛哈村来说,无疑是历史性的时刻。在此之前,阿布洛哈村曾经是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其通村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大地上,公路将贯穿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更好地融入全国经济大循环。

阿布洛哈村坐落在距离布拖县城60公里的金沙江畔西溪河峡谷中,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平均海拔0米,全村面积4.04平方公里,其中全村耕地面积近0亩,林地面积近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共65户、人,属彝族聚居村。阿布洛哈在彝语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因历史原因,该村一直以来未专门修建对外出行通道,村民只能沿陡峭山路步行近4个小时才能到达对外通道公路。

为了让这里的群众走上通畅安全的道路,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于年正式动工,项目起于拉果乡布歪村至伟木村通村路K11+处,止于乌依乡阿布洛哈村小学,全长3.8公里,为四级公路。

据悉,该项目全线位于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破碎,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为全力推进通村硬化路建设,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将该项目作为交通脱贫攻坚重中之重来抓,专门成立工作专班,抽调厅公路局、厅公路设计院等专业技术骨干力量,组建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工程现场服务指导组,实施现场蹲点帮扶指导,从项目设计、施工组织安排、要素保障等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梳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针对项目因岩层破碎带来的安全风险,督导组指导施工单位进一步完善项目应急抢险预案,落实专人逐点逐日进行安全检查,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安全。指导施工单位加大人员、设备投入,实行24小时轮班连续施工作业,加班加点抢抓施工进度。为了改变由于地形地质条件限制的单一工作面,凉山州积极协调国家应急管理部、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由施工方四川路桥租用直升机吊运机械设备,增加施工双向作业面,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由于施工难度巨大,在省州两级*委*府的支持下,交通部门会同设计单位经反复优化设计,最终采用三隧加一桥的方案,于年12月31日通过“硬化路+缆车摆渡”永临结合的方案,打通了阿布洛哈村的对外通道,基本满足老百姓日常客货运输需求,标志着四川提前一年完成交通脱贫攻坚兜底性目标。

6月30日,布拖县阿布洛哈村至拖觉镇“金通工程”乡村客运班线正式开通。该班线是凉山州首条按“金通工程”标准实施并开行的乡村客运班线,全长35公里,实现了统一的乡村客运标识、村级招呼站牌、客运车辆外观,结合民族地区特色的从业人员统一服装并佩戴标准工牌,车辆统一安装了4G视频监控系统。该班线由西运集团布拖分公司执运,每日往返1班,遇拖觉镇赶集日增加至往返2班。阿布洛哈村村民出行从过去步行近4小时缩短到如今乘坐客车40分钟就能到达拖觉镇。(四川经济日报记者梁鹏)

延伸阅读:

3.8公里修了一年,这条路到底有好难?

——专访四川路桥盛通公司凉山片区项目经理赵静

四川路桥盛通公司凉山片区项目经理赵静

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短短3.8公里,却建了足足1年,这是为何?一条通村公路的建设,怎么就这么难?四川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承建方四川路桥盛通公司总经理助理、凉山片区项目经理赵静。

“施工环境很难。”赵静介绍说,阿布洛哈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施工环境恶劣。初期方案是打算在几乎垂直的山壁上,凿出一条挂壁公路。挂壁公路在四川山区较为常见,但阿布洛哈的地质特殊,山体岩石容易破碎,边挖山体边塌方。其间尝试过改为建“C”字型的公路,但因地质太糟糕,开挖断面不承载,每当凿出一点空间待再往前推进时,头上数百米高的山体就会垮塌,挖掘机被砸烂过、掉下深谷过,建设没法推进,“C”型挂壁公路的隧道就形成不了。

“为了保证老百姓的出行,去年12月30日之前,我们在这里搭建了峡谷摆渡车。”赵静说,通过全省专家的实地考察、论证,最终形成了“两隧一桥”的方案。第一个隧道在米左右,第二个隧道在米左右,中间的桥梁在30米左右。1月30日左右开始施工“两隧一桥”。在隧道施工中,山体情况不清楚,又因为时间和地形限制,没法进行地质勘探,所以只能边施工边摸索。里面岩层有些地方比较破碎,建设施工要进行加固,前期一天只能完成7、8米左右。后面隧道施工情况好一点时,一天可以完成15米左右。

“除了施工难,物资运输也很难。”赵静说,修建这条路中间遇到很多坎坷,比如前期施工设备去不了,“我们当时是租用了全球最大的米-26直升飞机,吊运了十多台设备到对岸去。”

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这条3.8公里的通村公路终于全面建成通车。

阿布洛哈村村民:路通了,希望就有了

曲木么日杂是一年多前嫁到阿布洛哈村的。她回忆说:“当时还有点后悔嫁到这种地方来。出行难,生活也很不方便,去赶集要爬坡,路又不好走,要走2到3个小时。”

比拉机日是曲木么日杂的老公,出生于年。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的生活可以用两个字形容:一个是“穷”。乱石遍布的土地上,庄稼种类少得可怜,吃的东西主要是土豆和玉米。“除了逢年过节,村里几乎没人能吃上肉,村里孩子常常衣不蔽体,鞋子就捡大人的穿,一个书包从幼儿园背到小学毕业。”另一个是“难”,尤其是出行难。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崖。过去进出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垂直落差近2米、最强壮的汉子徒步最快也要爬4个小时的悬崖羊肠山路;另一条是走到谷底,再通过跨江溜索前往西溪河对岸。村里的农耕物资、日常生活物资以及学生上课的课本教具都得靠人背马驮。

如今,新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行不再“难”了。不仅如此,比拉机日家还抽签分了新房。“以前是矮矮的破砖房,现在的房子比之前好多了,宽敞亮堂。”比拉机日高兴地说,“你看,家里的沙发、冰箱、板凳、床、洗衣机等家具家电也都是国家给的。”

公路将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打通了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的阻隔,村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

如今,路通了,安全住房也有了,曲木么日杂说:“现在不后悔了。路通了,希望也有了。”

曲木么日杂也在谋划自己的新生活。去年底,她把家里的马卖掉,买了摩托车。“有了摩托车,出行和买东西都方便。路通了,村里产业发展就有希望了,到时就回来做事,在家门口打工。”

村支书吉列子日:路通了,要谋划产业发展了

“路通了,要谋划产业发展了。”6月30日,阿布洛哈村车路双通的这天,村支书吉列子日显得很兴奋,对村里未来发展也在积极谋划中。

作为全村首个大学生,吉列子日最大的梦想就是村子能够早点脱贫。“以前,我们的村民对种植产业没有信心,叫他们种植农作物的时候,他们都不做。为啥呢?因为他们害怕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对过去发展的艰难,吉列子日感慨颇深。

眼下,路通了,吉列子日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也开始着手未来的产业发展。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他带领村民开始种植米蕉、凯特芒果、核桃、无刺花椒、脐橙、魔芋以及中药材三叉白芨。

除了种植业,吉列子日还有其他打算,发展养殖业和旅游业。“我们这里马上要修一个羊圈,*府给了资金购买母羊和种羊共计多只。同时,我们也在着手实施村子发展旅游业的前期准备工作,计划打造民宿、马帮、索道等特色旅游项目。”

路通了,村民对未来充满希望,也更有信心。吉列子日说,现在全村人均收入达余元,6年以前人均收入还不到元。

“光靠我们自己,村子是发展不起来的。”吉列子日说,“主要还是要引入资金。比如,在*委*府的帮助下,引入外地公司、企业等带动村子发展。”

摄影爱好者林强:阿布洛哈村变化太大了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阿布洛哈村正完美地诠释着这句话。对此,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车路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