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琳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社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及总干事,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第十五、十六、十七届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小儿心律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晕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理事会理事
优秀医师
石琳有坚定的*治立场和较高的*治素养,她提高*治站位,把正确理论及职业道德思想落实在工作中,建立高水准的科室发展目标。她设立儿童高血压、晕厥等亚专业诊疗中心,引领学科发展,树立国内品牌,创新和填补了先心病介入及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等特色技术的空白,保证了危重症患儿的救治。她爱岗敬业,廉洁行医,收到多面锦旗。新冠疫情期间,石琳严格落实防控疫情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报名申请支援抗疫前线,作为会诊专家随时进行会诊工作,合理安排科室人员支援院内及院外疫情防护工作,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
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5篇,参编著作5部;目前在研课题2项,积极申报国家级课题;在科室设立科研亚组,建立完整的科研梯队,建立科研目标,促进科室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0人,按期毕业,在各自岗位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严格管理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连续6年取得%通过率的好成绩。认真指导及规划实习及见习生的教学工作。
她积极参与支援或帮扶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世界高血压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进行儿童高血压的初步筛查;赴福建三明市参加“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义诊活动;安排科室人员参加青海、河北及北京通州地区的儿童先心病筛查。
她带领科室推进医教研工作共同发展,努力创建国内一流的儿童心血管内科,深得同行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首都儿科研究所优秀共产*员称号。
刘嵘
血液内科主任医师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第三届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血液病委员会委员,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骨髓库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止血与血栓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协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委员,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编委会委员
优秀医师
年,在刘嵘的带领下血液内科开设了日间病房,建立了专业病房-日间病房-专业门诊-急诊的闭环式管理,疫情期间不但收治病人数量没有下降,而且在特色疾病,如溶酶体贮积症的脐血移植、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基因分析、个体化靶向治疗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她廉洁自律,多次拒收患儿家属的红包,收到多面锦旗和表扬信。
她积极参与社会任职,提高首儿所血液内科在业内的话语权。在科研工作中,刘嵘以身作则,带动团队成员申请课题,发表文章,做临床科学研究。在教学工作中表现优异,被评为年“优秀带教老师”。
与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合作,帮助家庭困难的患儿申请社会救助,获得同心圆慈善基金会颁发的“最佳医护贡献奖”。
潘守东
麻醉科主任医师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小儿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小儿麻醉学组副组长
优秀医师
潘守东一直致力于提高儿科麻醉安全、质量和转归的临床实践,他带领科室团队每年完成余例手术和诊疗操作的麻醉保障工作。在疫情防控“四个零”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全年余例急诊手术“零耽误”。建立日间手术中心,年完成日间手术余例,占全院择期手术30%以上。建立镇静镇痛中心,为各类诊疗操作提供无痛和舒适化医疗服务。推出“无哭声手术室”系列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显著降低手术患儿术前焦虑水平、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负性行为改变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主持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吴阶平医学基金项目等课题3项,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带领科室获得北京市医管中心“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称号。
米荣
新生儿内科主任医师
社会任职
第十三届全国*协委员,第十六届朝阳区人大代表
优秀医师
米荣自年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临床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小儿内科经验,对工作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履职新生儿病房主任医师期间,诊治了数千例新生儿病患,数百名疑难危重患儿,获得了患儿家长的好评。每年接诊数千例门诊患儿,无差错事故发生。在专业工作上积极探索,-年承担首特一项,-年承担北自然基金一项。近十年发表第一/通讯作者文章10余篇。
年,米荣参加援疆工作,医院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和传帮带作用。年获得和田地区优秀援疆干部,洛浦县委优秀援疆医生,和田地区卫生局援疆先进个人,援疆干部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任全国*协委员及人大代表期间,积极提交提案、建议,努力履行责任委员职责。每年会议期间提交*协提案、人大建议,并在移动履职平台积极参*议*。年获得北京市委统战部积极参与抗疫工作的荣誉证书。年在全国*协委员读书活动中被评为读书积极分子。
马立霜
普通(新生儿)外科主任医师
社会任职
北京市*协委员,国家卫健委小儿外科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母胎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新生儿微创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母胎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委
优秀医师
马立霜多年从事出生缺陷结构畸形的医疗、教学与研究工作。带领团队率先开展微创腔镜治疗低体重、早产、危重症新生儿膈疝、消化道闭锁、食管裂孔疝、肺囊腺瘤等,危重症膈疝术后存活率从50%提高到91.5%,逐渐推广使腔镜手术占到80%,成为新生儿首选常规技术。相关研究15次在国际学术大会交流。
与北京市多家产前诊断中心强强联合,开展产前-产时-产后多学科合作,使膈疝等胎儿畸形患者获得精准诊断、客观评估、及时有效治疗,建立标准规范操作流程,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搭建起产科和儿科之间的桥梁。
带医院产科等多科开展“重症高危胎儿的宫内手术治疗和产时多学科联合救治”,荣获年度协和医疗科研成果一等奖;“新生儿先天性膈疝诊疗创新技术的建立及推广应用”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三等奖。
北京卫视《生命缘》多次录制播出救治危重症膈疝患儿节目,获得强烈社会反响。
王晓燕
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儿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三批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北京市朝阳区第五届妇幼保健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儿科组专家
优秀医师
王晓燕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在医疗工作中坚持以患儿为中心,全心全意呵护广大儿童的健康。她从事临床工作19年,专注于儿童保健、营养与喂养、饮食行为评估与干预、营养性疾病等领域,每年诊治近万名儿童,发挥儿保交叉学科的特色,主持完成维生素D、饮食行为、体成分、消费品使用行为等技术广度高、实用性强的科学研究,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年7月至今,担任紧密型儿科医联体首都儿科研究所垂杨柳诊疗中心、积水潭诊疗中心主任,逐步完善双向转诊及医联体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实现儿科之间高水平、同质化的发展格局。医院颁发的“抗疫先锋奖”和锦旗。
她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举办家长公益讲座、义诊和科普宣传活动十余次,受到家长广泛欢迎,荣获“敬佑生命、荣耀医者”科普影响力奖。
刘霜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优秀医师
刘霜负责ICU和急诊的医疗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每年参与余例重大抢救,50余例全院急危重症会诊。开展CRRT、NAVA、ECMO等高级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提高抢救成功率。制定PICU技术规范,包括机械通气、脓*性休克、癫痫持续状态、CRRT等。完善多发创伤抢救流程、粒缺伴发热急诊抢救流程等急诊抢救方案。
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SCI2篇。承担所级课题1项,北京市科研培育计划1项,国家级多中心合作课题1项。积极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是医院危重型新冠疫情救治组成员,参加中国共产*成立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和重大保障任务。获得年北京市优秀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
宁慧娟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第18届儿科消化学组青年委员,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消化内镜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小儿消化微创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
优秀医师
宁慧娟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积极钻研业务,可诊治消化内科的疑难病症,熟练操作电子胃肠镜及内镜下治疗。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新技术,参与内镜下胃造瘘术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治疗1例,内镜下阑尾冲洗术1例,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POEM手术1例,早产儿急诊胃镜1例。其工作得到同事和患儿家长的一致肯定,多次收到表扬信和锦旗。
她积极指导下级医师,定期专业查房和业务讲课。坚持带教,医院、医院等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生授课。
李静
检验中心副主任技师
社会任职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专科分会委员
优秀医师
李静始终以优秀*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理想信念坚定。在年和年医疗改革中,作为检验中心的医改联络员,她对照新的物价收费项目及其内涵,将余项检验项目全部进行重新评估与医改后物价对照,完成检验项目与医嘱和检验系统匹配,切换当天值守夜班保障医改顺利进行。在检验中心历届ISO医学实验室评审中,李静全身心投入评审准备、材料上交、现场考核等工作,为科室通过评审贡献力量。
新冠疫情期间,李静在发热门诊血常规和核酸实验室的快速建设、设备试剂核查方面勇挑重担,为科室在人员短缺情况下完成上述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作为科室骨干,率先进入实验室进行新冠病*核酸筛查和PCR技术培训考核工作,极大提升了科室人员新冠核酸检测能力和水平。
作为微生物专业副主任技师,承担并完成3项所级课题。承担年-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重点研究专题)的子课题,北京地区-年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致病株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2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3篇。
年,被评为首都儿科研究所优秀共产*员。
邱颖
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优秀医师
邱颖自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儿外科专业技术工作,刻苦钻研,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关爱病患,得到科室同事和患者的一致认可。
她入选年度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青年优才”计划,并承担相应课题,入选-年度北京市医管中心青年人才培养“青苗”计划,承担首都儿科研究所所级培育课题和所级青年课题各一项。主要参与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Fowler-Stephens一期及分期睾丸固定术对睾丸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北京市医管中心重点医学发展计划(扬帆计划)等课题研究。承担住院医师临床带教工作,圆满完成教学查房、小讲课等临床讲课任务。
编辑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