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某中学高级教师,爱读书,偶尔写些文字。
峄山游览小记
文/马岩
峄山位于邹城东南大约十公里处,去年的国庆期间,与妻驱车自驾前往。
由于新冠疫情的肆虐,在家蛰伏了很长一段时间,好在国家严防死守,疫情才基本得以控制。我等小民才得以逛逛祖国的山山水水。
早晨,我们早早地吃过饭驱车前往,在鸡黍上了高速,很快过了微山湖大桥,微山湖上白茫茫一团水雾,看不真切,一个多小时后,便已到了目的地,有工作人员及民警引导我们到停车场,再由旅游大巴把我们送到峄山脚下,车费每人两元。
游人不是太多,但也不少,没有出现像往常节日里那种人挨人人挤人的现象,都戴着口罩,你不戴口罩,连山门都进不去,并且还要出示建康码,没有建康码也同样进不了山门。有几位老者不会用智能手机,脖子上挂着子女预先打印好的建康码,他们便能够自由出入山门了。
本以为峄山不是多高,仰头一看,也感觉着有点高耸入云呢,怪不得《孟子尽心上》中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东山就是这邹城的峄山。
我们按传统的线路由西门(正门)上山拾级而上,右侧是索道,坐索道可直达南天门,有妇幼老者坐索道上山的。有两位老者,脖子上挂着健康码,也跟着我们沿着陡峭的山路步行上山,有时在巨石上稍憩片刻,便兴冲冲地拾级攀登,我心里暗暗佩服。
沿途怪石嶙峋风光无限,峄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奇石,那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或立或坐或卧。这些怪石有名字的无名字的各色各样,什么宝瓶石、状元石、观海石、将*石、八卦石、断机石等等。有些怪石看着好象要滚下山去的样子,但却稳稳当当地又在那里立着。当天没有随时写下游记,时隔日久,这些怪石先后顺序忘了。唉,以后再游山逛水就得随时记录行程心得,免得遗忘。
沿途山崖石缝,长着一些山枣树,树枝上挂着一些红红的小山枣,宛如颗颗悬挂的小红宝石,在树叶间时隐时现,游人触手可及的地方,小山枣基本无存,我冒险试着摘了几个,山枣早已干了,果肉很少,放进嘴里一尝,酸爽!怪不得刚才那个卖山枣的老大娘吆喝“山枣山枣,健脾开胃的小山枣,便宜了”。
我们一路走走停停,穿过泰山行宫、半山亭、宕天梯、南天门,大约一小时左右,到达峄山白云宫主大门——通明天宫,沿途见到一些千奇百怪的石头,大自然的*斧神工造就了峄山的奇特,怪不得峄山又“岱南奇观”“邹鲁秀灵”“天下第一奇山””齐鲁名山归岱峄”等美誉。有些造型怪异的石头下面插满了各种树枝,向当地人询问,原来是人们通过树枝是否折断来判定石块是否移动。道路两侧的树枝上,系满了人们祈福的红丝带,红丝带随风摇摆,带着祈福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峄山白云宫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内有三重宫殿,宫后为玉皇洞,传说洞内玉皇大帝金身座下有洞直通东海,洞口白云缭绕,罗纱飘摇,又名白云洞。出玉皇洞沿石阶上行,到达老君洞,老君洞依山而建,洞中供奉着太上老君。峄山作为道教名山,据说秦汉时期就有道士在此修炼,而现在这里更是附近的人们祈福许愿的场所。
继续一路上行,沿着近乎垂直的台阶,跨过铁质护栏,直通峄山最高峰——五华峰,五块突兀的巨石插天抱立,形若一朵绽放的荷花。站在峰顶,极目远眺,百里平川尽收眼底,更有孔子小鲁之感;俯身近观,近处山峦,巨石如累卵,大小亿万,怪不得当地人说“泰山的雄,*山的奇,赶不上峄山的怪石头”。果然是“怪石万叠,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
从五华峰往东里许,有一巨石往东北斜立,凌空突兀,形状如丹似丸,似乎摇摇欲坠,但却稳立其间,名曰丹丸峰。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乔羽化登仙之后,留恋峄山美景,取出一颗仙丹放在峰顶留作纪念,遂成丹丸石,后人有诗曰“丹成悬天半,绝埃无根蒂。安得王子乔,攀石腾云际”。
一路东行,沿悬空栈道,俯身下望,峭壁深渊,两股颤颤,途径“鳌”字石刻,观看“鳌”字须得下面一个天然的平台——观“鳌”台仰视观看,或站或坐,亦可观赏。这个“鳌”字高15米,宽8米,据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汉字石刻,站于观“鳌”台上,仰观巨大的“鳌”字,不由惊叹于能工巧匠的杰作。另有一行小字记载“鳌”字来历,“邹鲁峄山,岱南奇观。美夺五岳,秀丽赞元,帝王骚客,幸会于斯。古今共赞,以鳌记之”。
转过小鲁台,到东宫大白楼,已是下午十二点多了,微微有饥饿感,倒还不甚疲惫,比起爬*山,轻松多了,因没导游的解说,也多走了一些冤枉路,也少看了一些景点,但也多了不一样的收获。走出东宫便是真正下山了,经金龟探海、片石桥、隐仙洞、龟豚吻,游人断断续续络绎不绝,有往上上的,有往下下的,问询志愿者,才知道由此下山,经九峰台直下可直达东大门,经九峰台沿半山腰环山小路西行可回到西大门。由于路径不熟,与妻商议,便决定由环山小路回西门。此间松树颇多,松子遍地,偶有松鼠跳跃一下,瞬间在松林中消失。途径峄山三大书院:春秋书院、孤桐书院、峄阳书院,可惜当时院门都已落锁,未能如愿看看。据说孤桐书院曾毁于大火,但尚存遗迹,巨大的岩石上“峄阳孤桐”还隐约可见。又听闻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和这孤桐书院有着渊源,李白曾住于孤桐书院,傍晚坐于岩石之上,有山风吹来,孤桐摇曳,发出瑟瑟之声,宛如琴瑟和鸣,一首《琴赞》,随口吟出:
峄阳孤桐,石耸天骨。根老冰泉,叶苦霜月。
斫为绿绮,徽声璨发。秋风入松,万古奇绝。
我也想效仿李白,听听这琴瑟和鸣,奈何没见孤桐,亦不能在此山间夜晚独坐,遗憾遗憾!
沿山腰小路一路西行,山路盘旋曲折,蜿蜒斜向下,还经过几个山洞,都也有名有号,什么银钱洞、盘龙洞、桃花洞等等,途径索道之下,抬头仰望,有缆车从上面缓缓滑过,缆车上看峄山也许另有一番景象吧,我想,只要身体力行,还是步行为好,你说呢?
虽说是上山容易下山难,那应该说的是陡峭的山崖,象泰山十八盘,象*山莲花峰,而对于这山腰斜向下行近乎平稳的山路,完全是一种享受。
又转回西门,已是下午两点多了,再看峄山,不甚高大,却也仍显得巍峨,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峄山有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有那么多的奇特景观,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怪乎古今达官显贵、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如此垂爱此地,到此一游,或留下传说,或留下墨宝,增添了峄山的神奇,增添了峄山的神韵。
下了山门,肚子咕咕直响,随便在山脚下一饭馆吃了特色小吃——煎饼和辣子鸡,味道着实不赖,饭毕,启程返家,并做歪诗一首纪念峄山之行,诗曰:
正是人间十月天,驱车简从访峄山。
岱南奇观钟神秀,邹鲁灵秀聚洞天。
观鳌台前仰头望,五华峰指白云间。
文人墨客聚齐鲁,吾与峄山心相连。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