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作家叶依得到钟南山书面授权,成为他唯一指定传记体作品的作者。《钟南山传》没有用夸张的语言去赞扬钟南山,而是尽可能用平实的语言把钟南山的故事叙述出来,尽可能地站在客观角度去描述所了解的动人故事。
67岁抗击非典,84岁再战新冠肺炎疫情
钟南山出身医学世家,父亲是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医院的创始人之一。他年轻时弃“体”从“医”,43岁出国留学,60岁做院士,67岁抗击“非典”,84岁再战疫情。在记者对他的采访中,他曾多次谈及父亲对他献身医学科学事业的影响。
年春节前夕,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长、科技部新型冠状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组长身份出现在大家视线里。在危难关头,这个本可以安享晚年的老人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逆行进入武汉,再度扛起抗击新冠病*的重担。读过《钟南山传》中描写的其过往经历,那么对院士所言所行,便不足为奇,并多了几分敬仰。
年,那场惊心动魄的“非典”战役至今仍让人难忘。当年年初,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全面指导广东省的非典救治工作。而他成为焦点人物,则是在一次采访之后。
一日,在被问及疫情是否得到控制时,钟南山如实相告:“根本就没控制,顶多是将病人隔离起来,遏制了疫情的传播。第一,不知道病原是什么;第二,这个病还没有治疗的方法,依然处于传染过程中,怎么能说得到了控制?”
这样的回答与有关部门称“疫情得到控制”不符,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极大轰动。
在那段最艰难时刻,钟南山挺身而出:“把所有的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钟南山。从书中,我看到了钟南山的正直与气节、无私与担当、科学与权威、仁心与大爱。
无论何时都要不忘本心坚持自己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片段则是钟南山的“逆袭”。如果不是读了这本书,我以为院士的人生是一直“开挂”的,很难想象35岁前他竟然“一事无成”。
书中这样描写道,有一天和父亲闲聊时,父亲突然若有所思地问他:“南山,你多大了?”他答35岁了。父亲却叹了一口气,说:“35了,真可怕啊!”父亲的最后一句话给钟南山留下深刻的印象。据他回忆,父亲话语里的意思是,和其他医务人员比起来,他在35岁取得的成就不足,和父亲年轻时候比,更是逊色不少。深受激励的钟南山,从35岁之前的“碌碌无为”中觉醒。他知道,再这样碌碌无为地过下去,不仅会辜负父亲的期盼,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
读了《钟南山传》,了解了钟南山院士的事迹,我不禁感悟:无论何时,不忘本心,坚持自己;无论何地,不计较,不抱怨,躬身入局;从不考虑自己能否做到,而是思索怎样才能做到最好;当抱怨命运的不公,惋惜虚度的时光,屈服于碌碌无为的现状时,细细品味钟院士“逆袭”的人生,也许就能明白为人生、为事业奋斗,再老也不晚。(惠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