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感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天眼看冬奥丨行走在冬奥会云端上的贵州三
TUhjnbcbe - 2024/2/17 16:56:00

2月16日,凌晨4时,北京延庆小海坨山,气温-16℃。

山的西北部,一处营房里,“最后检查一下装备,准备出发!”来自贵州铜仁的刘俊对同事雷景华和杨建桥说。

话音刚落,三人坐上敞篷吊厢,前往索道高点,冷风像刀一样,嗖嗖地刮过脸庞。

年11月,就职于梵净山索道设备部的刘俊、雷景华、杨建桥,被选派进入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索道保障服务团队,奔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参与冬奥会赛场的高山滑雪场索道运行维护。

被冰雪覆盖的延庆赛区索道。受访者供图

索道“尖兵”,守护云端

没多久,天空泛起了鱼肚白,从位于延庆小海陀山的制高点山顶出发区俯瞰,连接延庆冬奥村及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的11条索道,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置身缆车之中,刘俊、雷景华、杨建桥或攀上索道支架高空作业,或乘坐检修车来回巡检。

杨建桥(左)、雷景华(中)和刘俊(右)前往冬奥会赛场的高山滑雪场,对索道进行运行维护。受访者供图

“这不是最冷的时候,冬奥会之前,最低气温接近-30℃,风速可达到八级左右,我们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适应。苦是苦了点,但我们心里都特有劲。运动健儿在赛场上争金夺银,而我们就要用我们的专业技能,为冬奥会服务。”刘俊说。

延庆赛区的七条雪道最大垂直落差达米,赛区的11条索道,三特索道团队负责其中的F、H1、H2等三条,都属高海拔地区。

F索道是整个延庆赛区单条长度最长的脱挂索道,长米,高差米,承担繁重的测试和训练任务,同时还是正式赛道的备用索道。H1、H2索道,是冬奥组委会为残冬奥会特别打造的拖牵索道,承担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工作。

“仅2月8日一天,F索道就运行了车次,主要是赛道维保人员、裁判和训练的运动员们上下,H1和H2索道的使用人数相对少些。”刘俊介绍。

这组数据反映的仅是索道运行的次数,而在运行前后,他们还要每天分三次对这三条索道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我们每天凌晨四点出发,到全天工作结束回到驻地,基本都是晚上八九点。”杨建桥说。

刘俊在梵净山维护索道。受访者供图

索道是冬奥高山滑雪比赛必备的交通工具,所有参与高山滑雪的人都要乘坐索道上去,然后再从山顶滑行下来。

作为国内首个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高山滑雪比赛场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的建设难度位居世界前列,而索道服务保障更是一件责任重大、费心费力的任务。“安全是索道的生命线,索道维护与保障至关重要。”雷景华笃定地说。

 贵州小伙,圆梦北京

作为梵净山索道设备部主管,刘俊的技术过硬,年获得过全国索道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设备管理系统和支架监控系统的维护外,他还兼着部门培训的工作。扎实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让刘俊脱颖而出,成为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冬奥会索道服务保障团队的一员。

与刘俊一同入选的,还有同事雷景华和杨建桥。雷景华入职梵净山索道设备部已有9年时间,每天,他会在早中晚乘坐索道,对索道支架、钢绳、缆车等设备进行安全巡检。雷景华能凭借缆车通过索道的咔哒声,判断索道运行状况,是维修部独当一面的资深老手。

工作中的雷景华。受访者供图

90后小伙杨建桥有冲劲,做事风风火火,“他手里搁不住事,有活了就做,做得又快又好,闲时也会对着学习资料琢磨。”在刘俊看来,杨建桥是部门里最有活力的年轻人。

工作中的杨建桥。受访者供图

刘俊、雷景华、杨建桥三人,都住在梵净山下,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贵州山区,走到了北京冬奥会索道服务保障现场,圆梦北京。

在冬奥会开幕前,他们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和经验,根据设备厂家的维保说明书,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和维护。“我们通常要进行索道驱动站和迂回站的安全监测系统测试、主驱动及辅助驱动、主电机、支架轮组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保养,同时还要参加各类应急救援演练培训。”雷景华介绍了团队的主要工作。

冬奥会开幕后,索道开始正常运营,往返运送运动员、教练员等冬奥会与会人员。刘俊、雷景华、杨建桥三人的工作调整为每天三次的巡检,每天早晨,他们要赶在头班索道运行前,对索道站及吊厢运行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巡检,中午和晚上在索道停运后,再做一次全面巡检,及时排查隐患,确保赛区索道运行平稳安全。

不问归期,牵挂留心

在延庆赛区工作期间,如何让酸辣的贵州胃适应北方菜的咸甜,是刘俊、雷景华、杨建桥三人面临的一大难题。春节不能回家,营地的年夜饭很丰盛,但雷景华还是最想念贵州辣椒,“回了家要好好吃点辣椒,最好是小米辣,能够辣出汗,吃起来很爽。”

吃完年夜饭,三人回到营地,开始和家人视频通话。不约而同,三人对工作的辛苦和不适应只字不提,说着在冬奥会赛场的见闻,问着家里的情况。

自打来了延庆,刘俊已经多天没有回过家。这也是他30多年来,离家最久的一次。

“听着视频那头的女儿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我内心挺愧疚的。”刘俊把内心对女儿的亏欠,转化成了工作中的动力,用心用情保障索道运行安全。

工作中的刘俊(右一)。受访者供图

接通视频几分钟,三人就匆匆挂断电话,为了保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第二天的工作,他们需要早点休息。

“家里人知道我们是为国家做贡献,都很支持。”三人都表示,能为冬奥会尽一份力,非常骄傲和自豪。

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刘俊、雷景华、杨建桥赢得了同事的认可与尊重。提起刘俊、雷景华、杨建桥三个小伙子,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冬奥会索道服务保障团队三特索道保障团队领队朱爱国赞不绝口,“他们做事特别细心,任务都是高质量地完成,我很放心。”

凌晨四点出发,晚上八九点回到营地,每天负责操作吊厢、给支架轮组加油、调整更换皮带……这样的工作节奏和状态,他们要一直保持到三月中旬冬残奥会结束。此后再隔离21天,确认无异常后才能回家。

归期忘在脑后,牵挂放在心里。保障索道安全运行,三人都明白其重要和意义,“我们会继续尽心尽力守护云端安全,为冬奥保驾护航。”刘俊表示。

记者手记:

 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每一位走上冬奥会赛场的中国运动员,都值得我们送上掌声和敬意。当我们为驰骋赛场的中国健儿助威喝彩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在场外为冬奥会保驾护航的“尖兵”。

来自贵州的刘俊、雷景华、杨建桥三位小伙,从入驻的第一天起,虽然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但是心中时刻保持着一股子韧劲和冲劲,还有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对工作的认真,用专业的技术为北京冬奥索道保障工作服务。

贵州“三剑客”,剑指云端,守护安全。天气严寒、饮食不适、早出晚归……困难在他们面前,只需要咬咬牙就可以挺过去,因为高强度的工作不会给他们时间去思考。未来,当他们回归自己原来的岗位,一定会续写奥运精神,让梵净山的索道更专业,更安全,更暖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

编辑张婷

编审闵捷李劼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眼看冬奥丨行走在冬奥会云端上的贵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