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
问:
新冠肺炎十大症状是什么?
答:
新冠肺炎十大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
问:
新冠肺炎传染源、传播途径
答: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新冠肺炎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冠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可能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问:
新冠肺炎与流感、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答:
普通感冒是指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症状主要为鼻塞、流涕、打喷嚏,无明显发热,无明显头痛、关节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
流感是以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流感病人发病急,症状严重,头痛、肌肉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明显。对于老人、孩子、孕妇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流感也可导致重症肺炎,甚至死亡。
感染新冠肺炎后,主要表现多为发热、乏力、干咳。部分患者以嗅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味觉障碍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等症状。
问:
新冠疑似病例的定义是什么?
答:
疑似病例的定义分三种情况:
1、符合下列流行病学史的任何1条,且符合下列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2、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下列临床表现中的3条;
3、符合下列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近期接种过新冠疫苗者不作为参考标准)。
流行病学史:
①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与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③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者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④聚集性发病(14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临床表现:
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②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问:
新冠确诊病例的定义是什么?
答:
在疑似病例的基础上,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均为阳性。
问:
新冠肺炎与流感、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答: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和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但是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
问:
新冠病毒为什么频繁变异?
答: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其特征之一便是高变异性。
简单对比一下几种VOC(关切变异株):
科学佩戴口罩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良好习惯,并时刻牢记佩戴要领:“内外上下要分清,贴合盖住口鼻颌,调整压紧金属条,及时定期换口罩”。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使用后的口罩不要随意丢弃,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外出时要戴好口罩,尤其在商场超市、酒店宾馆、农贸市场、医疗卫生机构等各类人员密集场所,汽车站、高铁站等各类交通场站,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时,更要全程科学佩戴口罩。疫情不退,口罩不摘
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自觉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就医过程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事餐饮、百货、环卫、冷链、快递、外卖、美容美发、窗口服务、公共运输等工作的人员,都要主动佩戴口罩。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酒店宾馆、交通场站、娱乐行业、景区等各类公共场所,要主动承担起督促提醒的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出入管理,严格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测体温和口罩佩戴情况。疫情不退,口罩不摘。为了您和他人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一起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积极带动身边亲人、朋友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发现身边人未戴口罩、未科学规范佩戴口罩等情况时请及时提醒,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