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泰君安徐乔威)
01盈利预测与估值
1.1.盈利预测
(1)伺服系统
伺服电机
随着年下半年疫情好转,板块仍能维持正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我们预计年板块营收4.31亿/+25%。考虑到国内宏观经济步入复苏,且公司全新一代IPM(内嵌式磁铁)型伺服电机平台X6系列电机面市,公司的伺服电机在核心指标方面表现优异,各项技术指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预测-年板块营收同比增长50%和30%,分别达到6.46、8.40亿。
年板块毛利率是42.6%,考虑年疫情影响下产能利用率较低,我们预测公司年板块整体毛利率下降,为41.5%,-24年公司产能爬坡带来规模效应,毛利率整体整体稳中有升,我们预测-24年板块毛利率为43%、44%。
伺服驱动器
随着年下半年疫情好转,我们预计年板块营收4.01亿/+30%。由于产业升级对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之我国环境正面临严峻挑战,光伏、锂电等行业大力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迫在眉睫,有望带来较大的工业自动化市场,我们预测-年板块营收持续增长,同比增长60%和35%,分别达到6.42、8.66亿。
年板块毛利率是42.6%,考虑年疫情影响下产能利用率较低,我们预测公司年板块整体毛利率下降,为35%,-24年公司产能爬坡带来规模效应,同时新产品渗透率提升,毛利率整体整体稳中有升,我们预测-24年板块毛利率为36%、37%。
伺服系统附件
我们预计年板块营收0.09亿/+50%。考虑公司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器订单需求旺盛,带动伺服系统附件同步增长,我们预测-年板块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80%,分别达到0.18、0.33亿。
年板块毛利率为-45.9%,成本投入较高,暂未盈利。考虑年疫情影响下产能利用率较低,我们预测公司年板块整体毛利率为-25%,随着未来市场空间增大,以及产品研发成本等下降,我们预测-24年板块毛利率有望转正并持续上升,分别为2%、5%。
(2)PLC产品
我们判断年板块增速约25%,实现收入0.50亿,公司PLC产品在基本指令速度等指标测试性能较好,上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以上,加上产品更新换代Q系列PLC市场份额增大,我们预测-年板块营收同比增长均为45%、35%,分别达到0.72、0.98亿。
年板块毛利率为34.3%,由于公司于年度推出中大型PLC产品,较之前销售的小型PLC产品功能更强,单价更高,从而拉高PLC产品的整体平均销售价格水平,加上疫情开放后对于口罩机需求提升,板块毛利率有望提升,我们预测-24年板块毛利率分别为34%、35%、36%。
(3)机床产品
年板块营收0.10亿元/+20.2%,我们预测年营收0.12亿/+15%,由于业务占比较小,我们直接预测-年板块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20%、10%,分别达到0.14、0.16亿。
年板块毛利率为-0.6%,未来产品放量后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我们预测-24年开始盈利,并随产品放量带来规模效应,毛利率逐步提升,板块毛利率分别为5%、7%、10%。
综合考虑以上假设,我们预计公司-24年营收分别为9.53、14.53和19.25亿元,同比增长26.8%、52.5%和32.5%,实现归母净利润1.17、2.12和3.04亿元。
1.2.估值
PE估值:公司是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部件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断拓展技术及产品纵深,同时积极布局高成长下游,可比公司的选择主要考虑:1)行业应该为工业控制自动化/仪器仪表部件或解决方案供应商;2)公司所涉及的下游与禾川可比,且公司为该下游行业较为领先工供应厂商。基于此,选取国内工控龙头汇川技术、及国内工控头部厂商雷赛智能、信捷电气,及通用电子测量仪器领先供应商普源精电。
参考可比公司年动态PE平均值37.2倍,考虑公司自制芯片及磁编码器,具备成本优势,同时产品适用的领域更广。此外,公司打造深度制造的能力,保证交期及品控,应享有一定的溢价,给予公司年45.0倍PE,对应每股合理估值63.31元。
PB估值:预计-24年公司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0.24、11.50和13.29元,行业可比公司年PB平均值为5.3倍,考虑公司自制芯片及磁编码器,具备成本优势,同时产品适用的领域更广,给予公司一定的溢价,给予公司年6.0倍PB,对应每股合理估值68.98元。
综合PE/PB估值法,取平均值,给予公司目标价66.14元,对应年47.0倍PE。
02技术驱动发展,工控新星扬帆起航
2.1.工控设备全覆盖,以技术驱动延伸上下游
布局自动化领域数十年,产业链持续升级。禾川科技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部件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成立于年11月22日,以PLC产品切入市场,深耕自动化领域超过十年,伺服系统、PLC产品持续研发,数次迭代更新;同时开发研发中心,年于深圳、杭州,年于大连都有基地布局,有利于持续创新。
覆盖自动化领域全流程,控制+驱动+执行传感器一体化。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集成。主要产品包括伺服系统、PLC等,覆盖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传感层,并在近年沿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涉足上游的工控芯片、传感器和下游的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等领域。
围绕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公司主要产品可以分为伺服系统、PLC和其他部件。具体来看伺服系统产品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及编码器。在伺服系统和PLC的基础上,公司不断扩展产品类别,包括低压变频器、HMI、工控芯片、智能相机、传动模组数控机床等产品,积极布局工控上下游产业链。
伺服系统:公司深耕伺服系统多年,具备完整的编码器、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器能力,掌握磁编/光编核心技术,据公司招股书数据,公司磁编码器最高可达21位,光编码器最高可达23位;
公司的伺服系统在速度响应频率、过载能力等性能参数方面整体上已与国内外先进厂商处于同等水准,并在部分参数上优于主要对标厂商的同类产品;
公司目前拥有X1/X2/X3/X6等多款伺服类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及机械手、光伏、锂电池、3C、物流、包装、纺织等多个行业;
PLC:公司拥有A系列/R系列PLC、Q系列PAC、QX系列IO模块和IQ系列IPC等丰富的产品矩阵,主要应用于机器人与机械手、光伏、锂电池、3C、LED、机床、纺织、包装、食品、印染等行业;PLC产品在基本指令速度、内置高速输入计数、内置高速输出定位等指标上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以上;
工控芯片等其他产品:公司不断沿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推出了工控芯片、HMI、智能相机、传动模组等产品,其中公司的SOLAR系列芯片集成了高性能ARMMCU内核及动态配置逻辑架构的双核异构架构,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司核心控制和驱动产品上,能够满足高精度低延时工业控制同步应用需求。
收入结构上伺服系统占比大,产品结构逐渐多元化。
伺服系统业务主要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伺服系统附件,-年公司伺服系统收入由2.32亿元增长至6.59亿元,各年占总收入比重均超过80%。伺服系统的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市场整体的扩大、销售渠道和重点客户的开拓以及防疫设备所带来的市场需求。主营业务还包括PLC、低压变频器、HMI及工控芯片等产品,具备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点的潜力。
产品毛利率波动较大,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伺服系统产品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近段时间略有下滑,年9月产品毛利率降至32.79%。主要由于受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原材料采购价格上升及产品更新换代影响,公司伺服系统及PLC产品毛利率下降。
PLC产品近三年毛利率整体下降趋势,从46.31%近年降至34.29%,降低主要原因为带动配套伺服系统销售,适当降低PLC单价和毛利率;随着疫情缓解,口罩机等下游防疫设备生产需求减少,毛利率较高的中大型PLC产品收入占比下降。
2.2.业绩稳中向好,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公司近年业绩稳中向好,营业收入不断提升。公司的营业收入由年的2.83亿元增长至年的7.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8.47%。同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由0.50亿元增长至1.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9.86%;增长主要系机器人、光伏等下游产业需求旺盛。
公司盈利能力短期内受疫情带动防疫生产设备市场需求提高、公司积极开辟新客户等因素影响。
研发费用率始终居高位,持续增大研发投入。
从费用占比可以看出,近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为12.4%,始终高于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体现了公司对研发的重视。年研发费用率高于同行业公司可比公司,可比公司年三季度研发费用率均值为9.55%。
从研发费用结构看,研发人员薪酬和研发直接投入为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研发人员薪酬增长快,公司为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持续扩大研发团队,引进技术人才,截止年末,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名,占总员工数22.8%。此外,公司还设立子公司杭州禾芯,投入研发芯片等产业链产品。
资产负债率较低,偿债能力强。公司资产负债率维持低位水平,年Q3出现明显下降,由年34.88%下降至25.95%,主要系公司经营规模显著增长,促进存货、应收账款等金额大幅增加,短期债务风险水平较低。
图10:偿债能力指标表现良好,资产负债率近年平均29.93%
经营性现金流降低,筹资活动现金流显著增加。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0.14亿元,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库存增加,支付员工薪酬等等因素。受到周期性影响,年三季度确认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疫情变革和外部需求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显著增加,达到了7.95亿元。公司净现比表现较好,虽然年有所下降,但过去净现比始终维持在40%以上,体现公司有较高盈利质量。
2.3.国资背景助力公司行稳致远,通过控股长远布局工控领域
国资背景背书,公司信用值得信赖。王项彬先生直接持有禾川科技14.86%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龙游县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通过公司第五大股东龙游联龙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公司股份,依托国资背景为公司信用背书,利于公司提高资信能力,并获取更多商业资源。
公司上市前经过多轮融资,融资机构包括金融、科技等公司,实力雄厚。
设置优质全资子公司,积极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公司下设禾川信息、禾立五金和菲灵传感三家全资子公司,控股杭州禾芯半导体、台钰精机、川浦智能等优质企业,主营工控芯片、数控机床、工业软件、模具等核心产品,与公司产品形成密切协同效应,增强了公司提供整体产品解决方案的能力。
募集资金重点投资研发项目,突破产能瓶颈。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万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数字化工厂项目、杭州研究院项目、营销服务网络建设项目。
其中数字化工厂项目将购置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对现有伺服系列、PLC产品产线进行扩建,突破现有瓶颈。同时重点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增强公司先进制造能力,满足下游客户对产品工艺技术要求不断提高需求。
表6:募集资金多为研发用途
03工控自动化市场超千亿,进口替代进行时
3.1.工控技术应用广泛,是建立制造强国的关键
3.1.1.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部件是现代工业的标志
工业自动化技术高,收益大。工业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高技术,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
工业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无论高速大批量制造企业还是追求灵活、柔性和定制化企业,都必须依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起着明显的提升作用:(1)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2)提高生产效率;(3)提高产品质量;(4)减少生产过程的原材料、能源损耗。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是自动化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分为控制类、驱动类、执行类与传感类四个层面,并通过系统集成最终形成系统类产品。
其中,控制类产品主要用于控制生产制造过程的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变量或物体位置、倾斜、旋转等参数,如PLC、HMI等;驱动类和执行类产品则根据控制端发出的具体指令驱动终端设备执行相关动作,如伺服系统、变频器、伺服电机等;传感类产品主要负责感应、测量、反馈内外部信息并传输相关信号,如视觉相机、传感器、编码器等;系统类产品为集成部分或全部前述产品后形成的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如工业机器人、电机模组、机床、数字化工厂等。
图14:工业自动化主要分为控制类、驱动类、执行类与传感类
3.1.2.伺服系统和PLC是工控领域的核心零部件
伺服系统是指以位置、速度、转矩为控制量,能够动态跟踪目标变化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究其工作原理,伺服系统由伺服驱动器发出信号给伺服电机驱动其转动,同时伺服电机中的编码器将伺服电机的运动参数反馈给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再对信号进行汇总、分析、修正。
整个工作过程通过闭环方式精确控制执行机构的位置、速度、转矩等输出变量。由于伺服系统具备定位精度高、动态响应快、稳定性好等性能特点,在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机床工具、纺织机械、电子制造设备、医疗设备、印刷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及各种专用设备等。
伺服系统可以分为通用伺服系统和专用伺服系统,其在市场规模、产品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市场规模上,通用伺服市场规模较大,根据睿工业数据,年我国通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38亿元,专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37.28亿元,通用伺服市场规模占整个伺服市场80%以上,禾川科技的伺服系统属于通用伺服系统,市场前景可期;在产品技术上,专用伺服需要基于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提供专业化产品,通用伺服需要使其产品在不同行业应用领域内均保持高水平运作,两者在产品技术路线上各有侧重;在应用领域上,通用伺服下游应用领域较广,包括包装、物流、3C电子、锂电池、机器人、木工、激光等,专用伺服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风力发电、矿山机械、缆车索道、电梯等。
PLC是工控领域的核心控制装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作为核心,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数字运算控制器。
PLC使用可编程存储器存储指令,执行逻辑、顺序、计时、计数和计算等功能,同时也是使用模拟或者数字输入/输出组件控制各种机械或者生产过程的装置。
PLC是生产控制系统、重大基础设施和军用设备的通用基础核心控制装备,具备体积小、能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锂电、冶金、电力、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PLC可按照I/O点数分为不同类型。
PLC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技术壁垒随着I/O点数增加而提高,根据I/O点数的数量,可将PLC产品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
由于大中型PLC工艺复杂、用户对产品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要求高等原因,外资品牌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完善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占据垄断的地位。
小型PLC主要应用的应用领域为中低端OEM市场,国产品牌近年来凭借高性价比、灵活的业务模式及在特定行业的定制化机型开发能力,在小型PLC市场实现了行业渗透率的显著提升。
3.1.3.政策支持叠加机器换人,工控行业迎来国产替代契机
培养国产工控厂商是从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
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都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加紧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迫在眉睫。
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中国制造》战略规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将发展智能制造列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向,而培养一批能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工业自动化国产品牌厂商是我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
伴产业政策之东风,国产替代趋势日益显著。
长期以来,外资品牌在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西门子、松下、安川电机、三菱电机等国际知名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稳定的产品品质,掌握了国内大部分PLC、伺服系统等产品的市场份额。
近几年,随着国家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对我国相关领域内核心部件的“自主、安全、可控”提出了迫切需求,提高国产化率以免关键时刻受制于人,已成为我国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共识,也为工业自动化设备实现进口替代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例如年禾川科技便为中国烟草生产自动化设备。
随着国内工控技术的积累和创新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国产工控产品在产品适应性、技术服务、性价比等方面逐步显现出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部分国内具有自主研发优势的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并凭借快速响应、成本、服务等本土化优势不断缩小与国际著名品牌在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国内企业的整体市场份额不断稳步增长。总体来看,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将日渐明显、替代速度将不断加快。
机器换人大势所趋,工控产品需求可期。
近年来,劳动工人的增加速度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制造业规模扩张的速度,用工难的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加上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产业升级压力,迫使制造业企业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的人工成本在过去几年增长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CAGR达8.3%,但与全球先进工业国相比仍然偏低,预计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的趋势难以改变。
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迫使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设备,以抵御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将增加对工业自动化产品的需求。
图18:-劳动力成本CAGR达8.3%
在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速的前提下,工业自动化成为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生产力不足的有效方案之一。
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万人,占比为7.3%,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万人,占比为14.2%,老龄化持续加深。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出生率的走低,劳动力短缺将在未来进一步放大。
工控产品的应用能助力工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有效地缓解工业环境中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能在增加效率的同时,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2.上下游利好持续,工控成长性强劲
3.2.1.工控行业市场大,发展潜力持续增长
工控行业上游主要为电子元器件,下游可分为OEM和项目型市场。
工控汉行业上游的原材料分为电子元器件、五金件、IC芯片等,而下游终端客户可分为OEM和项目型市场,OEM市场是指主要针对设备制造的批量化供应市场,而项目型市场是指工厂整体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新兴产业驱动,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逐渐升级,传统的低技术含量、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逐渐外迁至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包括数控机床、精密机械、锂电设备、3C电子、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国内制造业的重要成分。
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产业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
据MIR睿工业,年我国工业自动化产品+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亿/+16.8%,预计年市场规模达亿/+2.4%,依旧保持正增长。
季度看,疫情影响下,激光加工机、工业机器人、机床和液晶设备等下游行业增速持续下滑,带动整体自动化OEM市场增速下滑,但锂电、光伏及半导体表现亮眼,连续多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锂电、光伏自动化OEM市场在22Q2也逆势实现了超30%的增长。
3.2.2.伺服系统与PLC:上游稳定+下游新兴行业勾勒增长曲线
伺服系统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电子元器件、IC芯片、五金件占伺服系统成本大头。
伺服系统主要的原材料分为电子元器件、IC芯片、五金件、PCB四大类,其中具体又包括连接器、电容器、晶体管、接口器件、处理器、隔离器件、压铸件、冲压件等,根据禾川科技招股说明书数据,电子元器件、IC芯片、五金件各占原材料成本的28%、23%、30%左右,占伺服系统成本大头。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日趋激烈,各家公司对核心关键原材料自主可控的需求日益上升,通过产品设计结构的改进和自研部分核心部件,各个公司分在处理器、隔离器件、电源管理器件和逻辑器件、存储器等领域逐步开始向境内供应商采购,通过不断的国产替代,原材料的价格和供应有望进一步稳定。
下游产业驱动,伺服系统市场快速增长。
我国的伺服系统产业起步较晚,年以后随着国内中高端制造业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在生产制造活动中越来越多地需要使用伺服系统来实现产品制造高质量和高精度的目的,这一需求促使国内伺服系统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根据MIR睿工业的数据,-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由亿元增长至.27亿元,CAGR达14.64%,其中21年同比增长37.9%,增长势头迅猛。
国内PLC市场保持上升态势,预计在年后,会保持10.06%的年复合增长率。
根据MIR睿工业的数据估计,处于智能控制系统决策层的PLC在工业制造中起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年间,国内PLC市场,实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正增长,仅在年,国内PLC市场规模处于负增长的态势。
在年及之后,预计国内PLC市场会维持年复合增长率为10.06%的增长态势,同时年,国内PLC市场规模预计会达到亿。
下游行业需求增加,有望助力PLC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小型PLC一般应用于OEM市场,中大型PLC的应用既包括OEM市场,又包括项目市场。
小型PLC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如纺织机械、包装机械、起重机械、食品机械等机械设备领域,中大型PLC市场对产品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网络通信能力要求较高,主要包括汽车、冶金、电工、市政等领域。OEM市场的需求会带动小型PLC市场规模上涨。
日本市场中,PLC供应商的业绩较为严重地依赖于LCD、LED和半导体市场的表现;欧洲市场中,PLC供应商的业绩会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更多的相关性。
就国内市场而言,伴随着中国工控水平不断提升的现状,同时叠加多种与工控水平和工业智能化相关的政策的推出,下游产业对于工业自动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带动小型PLC市场不断增长。
在OEM市场中占比较高的半导体、电池和包装行业均在年第一季度保持超过15%的季度同比增长率。同时PLC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典型的控制层面的设备,是OEM厂商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工具。
小型或是微型PLC可以满足大多数OEM厂商的要求,帮助厂商提升生产效率、拓展利润空间。
3.2.3.传感器与数控机床:制造强国所必需的自主可控零部件
物联网加速传感器高端转型。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通过接收被测量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方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因为传感器的存在,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器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在物联网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目前传感器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并且重心逐渐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MEMS传感器领域,MEMS传感器的精确度决定了所收集信息的品质。
我国传感器市场大、增速快。据CCID数据,-年期间我国传感器市场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CAGR达12%,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8亿元,同比增长17.6%,传感器市场增长迅猛,前景可期。
图31:-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CAGR达12%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
该控制系统能够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数控机床可以按照工艺用途、技术含量等方式进行分类。
-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波动较大。
相较传统机床,数控机床具有精度高、刚性大、生产率高、加工质量稳定等优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国内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背景下,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疫情的影响及能源供应限制,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下跌为亿元,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转,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开始恢复增长,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达亿元,较年增加了亿元,同比增长8.65%,预计22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
3.3.打破外资垄断格局,国产替代持续加速。
大步追赶,国产替代正当时。我国伺服系统市场主要分为日韩品牌、欧美品牌和国产品牌三大阵营,由于需要的技术水平较高,伺服系统市场一直为外资品牌主导。
近年来,国内厂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等举措,不断加强伺服系统相关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国产伺服系统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份额,但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其在整体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根据MIR睿工业的数据,年我国伺服市场中,汇川、安川和松下分别以16%、11%、10%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国产品牌打破了外资垄断伺服市场的局面。
其中,禾川科技凭借深度制造能力、精细化管理带来的高性价比优势和重点客户的服务经验,实现了工业自动化领域“控制+驱动+执行传感+机电一体化”的覆盖,成功在部分中高端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领域内与外资品牌开展竞争。
公司年伺服系统实现营收6.59亿元,在国内通用伺服市场销售额份额约3%,稳居内资第二。
PLC市场整体呈现被外资垄断的局面。
目前在国内大中型PLC市场中,形成了以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欧姆龙及基恩士、美国罗克韦尔为代表的外资品牌高度垄断的市场格局,在年,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3%,国内企业在中大型PLC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原因有三点:
1.能力分散,无法形成竞争合力;
2.技术水平落后,仅能设计生产低端的硬件模块,编程软件大部分依靠国外成熟技术,处理芯片大多“借用”国外嵌入式信息处理CPU;
3.产业生态发展差,未形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生态。
在国内小型PLC市场中,以无锡信捷和汇川科技为代表的国产品牌进展较为迅猛,依托于产品定制化服务和高性价比等优势,实现了国产替代的小规模提升,但同时国产替代的空间仍然非常广阔。国内本土品牌也同时具有向大中型PLC市场进军的计划,并有望再度提升国内品牌在国内PLC市场中占有的份额。
我国数控机床集中度略低于传感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在物联网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目前传感器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并且重心逐渐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MEMS传感器领域,MEMS传感器的精确度决定了所收集信息的品质。
我国MEMS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份额前三企业的分别是歌尔股份、华天科技、华润微,CR3达到了77%。同时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较为分散,市场份额前三的厂商创世纪、秦川机床、海天精工的市场占比分别为23.81%、13.47%、12.62%。
图36: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较分散图37:中国MEMS传感器市场CR3达77%
04拓展技术纵深与深化制造能力,打造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4.1.持续的研发投入扩大了公司的技术优势
禾川科技自成立起就制定了“创新研发驱动市场”的企业发展战略,并保持对研发的投入。
在技术层面,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掌握了伺服系统三环综合矢量控制技术、高级智能调整算法技术、高速高精度编码器技术、高速总线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并已广泛应用于公司的伺服系统、PLC等产品中。
同时,公司还力争实现工控芯片技术的自主可控,自主研发设计的驱动控制一体化SIP芯片集成了主控MCU、存储、运动控制算法和工业实时以太网IP,目前已实现对外销售。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超12%,研发人员占比超20%。
公司保持研发投入,研发实力强劲,拥有众多核心专利技术。
至年公司研发费用由0.45亿元增长至0.87亿元,研发费用接近翻倍增长,同时公司研发费用率高于行业均值。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11.58%,高出可比公司均值1.60%,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研发体系的建设、研发人才的引进及长期培养和研发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浙江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浙江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截至年3月16日,公司共拥有19项发明专利、82项实用新型专利、67项外观设计专利、80项软件著作权、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技术对标外资厂商,产品各项技术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已无明显差距。
公司自研伺服与PLC产品主控芯片、工业以太网芯片、传感器芯片等,自制电机磁、光编码器并实现批量应用,公司是首个磁编码器超20位的国产品牌,同时公司光编码器可达25位,比肩国际品牌。
公司分主要产品来看,对于作为驱动电机旋转的调速装置的驱动电机,控制性能、总线控制类型和智能调整算法的能力是衡量伺服驱动器性能的主要指标。
公司的伺服系统搭载自主研发的编码器,在转矩精度、速度波动率、速度环带宽、控制周期等性能参数方面整体上已接近国外主流品牌同类可比产品水准,并可以配合多种总线控制,拥有自调整、模型跟踪、制振等功能,大幅提高产品易用性的同时可以有效抗扰动并保持运行稳定。
对于PLC而言,高速实时控制能力、高精运动控制能力、现场总线控制能力和安全保护能力是四大决定性能的核心指标。
禾川高端Q1系列中型PLC采用双核A7处理器+FPGA构架配以纳米碳散热技术,保证了CPU的运算效率和散热能力,使其得以发挥最大性能,同时公司采用高速实时以太网总线控制技术的ETHERCAT,达到百兆全双工模式传输并实现点的控制规模,指令速度为1ns/70ns,达到了外资一线品牌主流产品的水平。
禾川Q1的显著优势在于其高精运动控制模块,相对于不管是三菱的IQ-R64MT还是汇川的AM,禾川Q1都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可控制电机数目。
公司伺服和控制器产品在性能等方面已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当前公司伺服产品在中国市场为国产品牌第二位,所有品牌第七位,是实现工控国产化的强力突围者。
4.2.公司深度制造能力的强大扩大了成本优势,进一步打开了公司的利润上升空间
公司深度制造能力国内领先,打造成本优势。
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核心产品自主生产、重要部件自主加工制造的研发生产相结合的模式,保证公司在掌控核心技术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并能有效整合供应链,提升性能的同时在成本上形成竞争优势,也为公司在生产周期、交货期以及定制化需求等方面提供了有效保障,加强了公司综合竞争力。
公司具备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深度制造能力,是国内业界少有的全环节全过程自主制造,覆盖压铸/模具开发、自动化精密加工、SMT/电子制造以及芯片/编码器设计等,自制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与机床,并自研流程管控软件,保证生产的柔性化、批量化和自动化,进而保证交期、品质、成本可控。
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的经营范围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全产业链产品战略布局。
公司旗下有八个子公司,涵盖了包括五金件、自动化软件、传感器、编码器、金属切削机床等多个位于全产业链不同层次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助力公司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工业自动化信息、控制、驱动、执行传感等全层级主要产品的布局。
公司未来有望通过自主研发核心部件,降低原材料成本。
公司的直接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超过78%。公司主要的原材料包含电子元器件、IC芯片、五金件、PCB等。其中电子元器件和IC芯片主要通过境外厂商的境内代理商采购,因此价格偏高,同时鉴于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还存在断供的风险。
因此,公司对研发的投入可以进一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同时保证自己供应的安全。在所有原材料的成本中,IC芯片的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20%以上。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关键核心部件,可以逐渐提升公司产品的自制率,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得到更多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4.3.定制化服务帮助公司搭乘锂电、光伏行业的东风,完善的经销网络助力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公司针对下游领域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提高了客户忠诚度。
公司产品覆盖了工业自动化领域内的控制层、驱动层、执行传感层,产品较为完整,具备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公司在3C电子、光伏、锂电池、纺织、物流、激光与机器人等下游行业深耕运作、系统整合为细分行业量身定做极具附加值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对下游客户工艺需求的研究了解以及与客户的持续沟通,不断将产品及服务切入用户痛点,满足客户方案个性化、产品易用性、价格经济性的需求。
国际知名工业自动化品牌由于境域差异以及成本考虑,基本采用标准化的服务流程,通常客户订货周期漫长、售后服务繁复,相关厂商无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相对于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公司凭借专业的行业定制服务,可以迅速得到客户的认可并获得较高的客户忠诚度,在细分行业获取较大的竞争优势,为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年公司实施行业聚焦战略,深耕锂电、光伏、机器人与物流等重点行业。
公司在锂电行业中的主要下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等行业龙头,在光伏电子行业中拥有捷佳伟创、隆基股份、奥特维等头部下游客户,在机器人行业中拥有拓斯达、埃夫特与卡诺普等头部客户,在物流行业拥有顺丰、圆通、中通等物流头部下游客户。细致的行业细分定制化解决方案使得客户黏性较大,利于公司充分享受发展红利。
公司下游客户营收增长迅猛,带动公司利润空间进一步提升。
锂电行业中公司的主要客户宁德时代,在年的营业收入增幅达到了%,先导智能和赢合科技在年的营业收入增幅均超过70%,代表着公司的下游锂电行业在年行业前景向好,增幅较大。
光伏行业公司的主要客户隆基股份,在年的营业收入增幅达到了48%,捷佳伟创和奥特维在年的营业收入增幅同样超过了25%,同时也表现出光伏行业前景光明。下游客户的规模增长,同样也能带给公司更多潜在的利润空间。
公司建立完善的经销系统,使得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有望再度攀升。
公司的经销系统发达,持续扶持数十家年提货量万以上的大型系统集成商,并针对小型系统集成商推出百供计划,配合在细分领域上具有深入理解的小型集成商进行产品推广。
公司在多个主要区域建立起了广泛的营销中心网点,并辅助经销商对终端客户进行售前、售中、售后全程跟踪支持。
公司的营销中心网点会配备区域经理、技术服务工程师等常驻人员,开拓市场的同时可以就近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优质的贴身服务,公司产品在实际应用情景中的性能表现较外资品牌更具有竞争力,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使得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公司可以通过优化销售结构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在销售结构中,公司的经销占比逐年提高,在年达到了78.6%的占比。直销客户大部分是公司重点拓展客户,公司会给予其一定的价格优惠以获取市场份额,从而导致毛利率较经销毛利率偏低。随着经销的占比逐渐提升,公司有望进一步提升综合毛利率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05风险提示
5.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的工业自动化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产业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相关性明显,尤其是和工业制造的需求、基础设施投资等宏观经济重要影响因素强相关。
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宏观经济运行呈现的周期性波动、下游行业存在景气度不达预期等情况,将会影响公司产品销售,可能导致公司订单减少、销售困难、回款缓慢,因此公司存在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风险。
目前,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结构升级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若未来国家宏观经济增速维持在较低水平甚至下行,或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资本支出大幅放缓,将会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而公司又未能通过开发新产品及新客户拓展业务空间,则公司存在业绩下滑的风险。
5.2.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产品技术涉及控制工程学、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软件、嵌入式软件、电子、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网络通讯等多学科知识和应用技术,具有专业性强、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研发风险高等特点。
目前,伺服系统和PLC产品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是否具备自调整功能、伺服驱动器响应速度、编码器精度、电磁设计技术、可编程系统软件和PLC总线周期等,国外龙头厂商凭借多年来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对先进技术的不断探索在相关技术难点领域实现突破,国内厂商与其尚存在一定差距。
若公司未能在技术难点上研发成功,将导致无法将技术成果成功转化为成熟的产品投入市场,或新产品投入后在综合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等技术指标方面不及预期,将会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外若国外龙头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有新的突破,而公司无法进行持续研发缩短差距,则亦将对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和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
5.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伺服系统、PLC等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由于集成度高,产品设计和工艺复杂,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生产出可靠性和稳定性高的产品,进而对产品的生产工艺、部件性能和制造水平进行持续提升。
国外龙头厂商凭借在行业内长期积累获得的技术应用经验,在控制性能、产品可靠性、软件核心算法和整体方案方面仍然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未来公司的产品将会更多地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发生竞争。如果公司不能够持续提高技术水平、强化服务体系、推出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产品,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则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出现销售不及预期或打价格战的被动局面,影响公司盈利水平的稳定性。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精选报告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