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感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不要等到疾病降临,才想起接种疫苗健康报
TUhjnbcbe - 2024/7/8 16:00:00

说到接种疫苗,仍然有相当多的人顾虑重重。想接种,又担心,同时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即便得了传染病,也不见得会严重到哪里去,而且,自然感染免疫要比接种疫苗的效果更好。只有哪天疾病降临到自己头上,才后悔没有及时接种疫苗。这样的例子国内外比比皆是。

例如,有位年轻母亲有一天发现自己13个月大的孩子身上有几个小水泡,当时她并没有太在意,周边的朋友们也都说不用介意。有朋友认出这是水痘,对她说:“恭喜你女儿,这样孩子也可以获得抗水痘免疫,不需要再打疫苗了。”但是,到了第2天,孩子头上、脸上、躯干和四肢都长满了水泡。母亲着急了,到医院检查,孩子体温已上升到40℃,最终确诊孩子患的是水痘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十分危险。可怜的孩子被送进隔离病房,经过1周治疗才允许母女见面。万幸的是,孩子经过治疗康复了,但遗憾的是,由于感染严重,孩子的脸上、胳膊上等多处留下了疤痕。事后,家长后悔不已。

为什么非要等到疾病降临,人们才想起打疫苗呢?

一是恐惧心理。

总觉得疫苗不安全,打疫苗就是把细菌、病毒打到人身上去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得一次病呢。

二是侥幸心理。

既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又相信打疫苗是有效的,只是不想让自己或家人打。尤其是看到周边的孩子都打了,更是觉得孩子没必要打了,而且还会拿出所谓的科学理由:人群接种率超过80%就不会流行了,所以我的孩子也就进了“保险箱”。殊不知,这是混淆了群体与个体的概念。

那么,疫苗到底安不安全?

打疫苗安全吗

有人认为疫苗就是病原微生物,或者是被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现代疫苗工艺早已和18世纪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明疫苗完全不同。

现在的疫苗大多数都不再是完整的病原微生物,而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病原微生物上某个或某些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强保护作用的成分表达出来,制备成疫苗,根本不会造成感染。比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都是这样的疫苗。减毒活疫苗是通过人工方法使致病病毒或细菌的毒力降至不能致人疾病,又保留了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活性,使接种疫苗者既不得病,又能获得针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力。常见的减毒活疫苗有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和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等,它们的安全性根本不用担心。

打疫苗有副作用吗

通常,公众所谈论的副作用转化成医学术语就是不良反应。把“异物”人为注射到体内,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从科学角度来说,一定会产生不良反应,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其决定因素包括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和受种者个体两个方面。不良反应的轻重程度,与受种者身体状态关系密切。如流感疫苗,通常会有10%的人出现局部反应,也就是局部红肿等轻微反应;有大约1%的人会出现全身反应,例如乏力等。这些反应通常为一过性,不会造成组织器官不可恢复的损伤,我们也常常称之为一般反应。这类反应往往不需处理,1天~2天可自行恢复。对于反应较强的个体可以单纯对症治疗,如降温或局部冷敷/热敷等。

还有一类反应自己不能处理,往往需要医生协助,我们称之为异常反应,其发生率极低。例如格林-巴利综合征为百万分之一;与脊灰减毒活疫苗有关的急性迟缓性麻痹大约在二百万到一千万分之一。其实,绝大多数异常反应经过治疗,不会遗留永久性损害,如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的无菌化脓,接种乙脑、麻疹等疫苗后出现皮疹、颜面部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接种某些活疫苗造成感染扩散等。医院就诊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通常都会痊愈。

打疫苗弊大还是利大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数据。截至年底,北京市已连续32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连续20年无白喉病例,麻疹、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乙脑和流脑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调查显示,北京市全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已经由年的6.03%下降到了目前的2.73%,其中25岁以下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更是降至了1%以下。以北京万常住人口推算,乙肝疫苗的接种已经使得北京有60余万人免于感染乙肝病毒。

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董梅

链接★★★

我国的流感高发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1月份到来年的3月份。面对即将到来的流感,您和家人都做好准备了吗?

为何提倡接种流感疫苗

文/医院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林小军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从而造成许多患者牞尤其是老年病人的死亡。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流感病毒分为A、B、C3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的抗原经常发生变异,B型较少变异,C型的变异目前尚未发现。抗原的变异主要取决于病毒表面是否出现新的血凝素,伴有或不伴有另一种叫做神经氨酸苷酶的表面抗原的改变。目前已知有3种血凝素(H、H、H)和两种神经氨酸苷酶(N、N)与流感大流行有关。当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出现,大多数人对其没有免疫力时,便会发生流感的暴发流行。

据国外报道,接种流感疫苗对人群的保护率可达80%左右,也就是说注射流感疫苗大约2周后,大部分人因机体内开始产生免疫能力而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抵抗能力,即使有些人患了流感牞病情也比较轻。65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疫苗能够明显减少因患流感而引发严重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另外,从经济学角度(如患病后缺勤误工费、住院费、治疗费以及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等)分析接种疫苗是否节约成本来看,世界各国的结论是一致的:预防接种无疑是花销最少、最省时省力的有效预防流感的方法。

在一些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接种流感疫苗已成为公共卫生规划中的重要项目。大多数国家建议60岁或65岁以上老人作为高危人群进行常规接种,在美国和以色列推荐接种者为50岁以上人群,只有加拿大安大略省建议6个月以上的全体人员都实行接种疫苗的全民接种计划。北京市提出了对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和医务人员普遍接种的建议,这3个目标人群只要不存在禁忌症,应当普遍接种流感疫苗。为什么这样建议呢?

首先,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常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一旦感染流感后可加速原有疾病如糖尿病、心衰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情恶化,最终导致死亡。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这一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大敌。

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也是流感的高危易感人群,儿童患流感后,常并发肺炎、中耳炎等。有研究报道:在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中,中耳炎的发病率减少36%;儿童哮喘发作减少35%,因为大约85%的哮喘发作是由上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减少了流感病毒在家庭成员间的传播,对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医务人员由于经常接触病人,被感染的机会多,因此接种流感疫苗,对保护健康十分必要。需要提出的是“健康上班族”和大、中、小学生也是不应忽略的人群。他们虽不是高危人群,但由于工作特点,经常出差或接触各种人群,在流感流行时,最好也接种疫苗,形成人群保护屏障。疫苗接种可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及对相类似抗原产生交叉免疫,可能起到预防其他传染病的作用。

不少人患有慢性病,如心脏病、肾病、肺病、糖尿病、哮喘、免疫功能低下等,这些都是接种流感疫苗的适应症,哺乳期的妇女也可以接种。但对鸡蛋过敏者和目前正在发热等患者不宜接种,医院咨询医生。

注射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是在9月至11月中旬,由于病毒极易变异,所以每年都应注射新的流感疫苗。注射部位:成人在上臂三角肌注射一针,0.5ml,一般10~15天后产生抗体,持续时间可达一年。6个月至3岁儿童接种2次,每次0.25ml,初次与第二次注射间隔一个月。可以和肺炎疫苗同时接种。

目前推荐应用的流感疫苗的接种反应比较轻微,个别小儿注射部位有红、肿、痛;有的可有短暂的不高于38℃的发热,一般在注射后几小时出现,1~2天好转,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要等到疾病降临,才想起接种疫苗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