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医院儿科联手危重新生儿可及时转院
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组建3年,危重新生儿可实现1小时内院际转运,“明星小药”或将覆盖18家医院
在儿科医疗资源短缺、不均的情况下,孩子生病了,不少家长选择舍近求远,医院。近年来,北京18医院医院管理中心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16医院医院、首儿所的帮助下推进儿科发展,医院新建了儿科专业,“明星小药”也能跨院购买。
“儿科难、儿科苦、儿科不挣钱。医院建设儿科存在难度,儿科医疗资源短缺和不均是现实。我们希望推动协同建设,让患医院、首儿所,就近就能享受优质的儿科服务。”昨日(8月14日)上午,在北京市医管中心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建设成效媒体沟通会上,中心主任倪鑫介绍。
记者从北京市医管中心获悉,医院儿科协同发展,北京18医院医院管理中心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由首都医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首都儿医院作为联合牵头单位,“成团”发展。
该中心从年开始组建。医院和首儿所,面向其他16家医院提供疑难病诊治的便捷预约、会诊、转诊、特殊检查检验等绿色通道。此外,医院还提供医师培训、科研合作等综合服务,力求同步提升各院儿科诊疗、科研与人才培养水平,实现京内患儿分散就近就医、儿科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亮点1
已转运危重新生儿上千人次
年,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医院收治了一位免疫性脑炎患儿,常规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入院14天开始出现持续高热,伴畏寒,咳嗽,肺CT提示右肺炎症。因病情复杂经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会诊后患儿转入医院风湿免疫科,脑脊液检查提示为新型隐球菌感染,后转入感染科治疗。经规范治疗,历时69天病情好转出院。
记者了解到,医院管理中心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筹建了远程会诊中心、转会诊平台和新生儿转运平台,患者可以实现高效转诊、诊疗信息院际间实时传输。
在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方面,中心对成员单位进行了转运培训和转运前的对接工作,截至年6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人次,服务医院、医院、医院等10家单位。年,医院与成员单位配合,实现最小胎龄23+5周及最低体重g危重新生儿的成功转运。
首儿所常务副院长谢向辉介绍,这一网络的搭建,是为了控制新生儿死亡。三年来,首儿所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数量由年的人次增加到年的人次。为了缩短转运时间,医院就救护车、医务人员、专职司机进行了保障,可以实现1小时之内完成转运。
亮点2
医院填补儿科空白
年,首儿所派往医院的儿科主任开展了儿童支气管镜检查和灌洗技术,填补了医院该项技术的空白,同时培养该院儿科医护人员学习和掌握常规操作,进一步提升了常见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诊疗能力,扩大了服务范围。截至目前,已完成儿童支气管镜手术21例。
去年9月,一名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新生儿成为该项技术的首位受益者。患儿出生后低氧血症,给予治疗后,仍存在呼吸偏快、轻度三凹征,胸部CT提示双肺大片实变,考虑吸入性肺炎,不除外肺不张,肺内可能存在胎粪残留,顺利完成了支气管镜灌洗术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
三年来,医院的协助下,医院填补了学科、技术以及病种收治等多方面医疗空白。
如北京医院完成新生儿病区筹建、医院完成儿科急诊筹建、医院实现儿童肿瘤救治能力提升、医院实现儿科呼吸与皮肤病诊治的全面升级、医院逐步打造完善的新生儿诊疗平台。
谢向辉介绍,未来将继续帮助成员单位健全儿科学科。如该院计划帮助医院建设小儿外科。
“小儿外科患儿,医院收治,但医院也会出现阑尾炎、肠套叠等常见病或合并畸形病例。将这些患者转运走是一种手段,但为了患儿就近诊治,同时提高医院的救治能力,帮助他们打造自己的专业力量,是最长远的选择。”谢向辉表示。
亮点3
“明星小药”可跨院购买
在家长圈内,两所医院的“明星小药”十分知名。
医院管理中心科研学科教育处处长潘军华介绍,中心根据成员单位儿童专科检查、治疗发展需要,打通院际间采供互通平台,积极推动儿童自制剂院际间调配使用,保障临床同质化诊疗实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医院自制剂水合氯醛胶浆向医院调剂,弥补后者口服镇静药物使用空白,方便临床检查操作。
首都儿医院的“明星小药”肤乐霜、双金利咽、清肺化痰等院内制剂,实现了在医院的跨院调剂使用,方便患儿就近诊疗。
谢向辉告诉记者,“明星小药”一直受到家长欢迎,但由于是院内制剂,不能在市场销售。目前,中心内的医院、医院、医院等可以使用“明星小药”,未来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我们和医院都有一些口碑很好的院内制剂,将医院都能打通。未来,医院、甚至社会机构,让家长可以少奔波,医院的资源。”谢向辉说。(记者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