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感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喜报恩施首获中国新闻奖
TUhjnbcbe - 2025/6/24 0:39:00

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人民情怀

赓续红色血脉

坚持守正创新

加快融合发展

NEWS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7日揭晓,恩施日报社采编的摄影报道《再见,索道你好,公路》获评三等奖,这是恩施日报自创刊以来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同时也实现了恩施州中国新闻奖“零”的突破。这组报道图文并茂、主题突出,影像今昔对比反差巨大、运用巧妙,从某一侧面揭示了绝对贫困这个困扰中华民族的“千年难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是举国上下开展脱贫攻坚成效最有力的见证。

再见,索道你好,公路年12月19日刊发于《恩施日报》4版12月2日,细雨霏霏,冬雾笼罩着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渔山村,这个悬崖顶上的小山村气温只有2℃。15岁的张镭坐上车,向奶奶挥手道别,去乡里集镇上的中学读书。车行多米停下,同村同学刘佳林、张源正在路边等着这趟车。“滴滴——”等他们上车后,车再次启动,沿着弯弯拐拐的公路向山下开去。12月2日,张镭在家门口上车,和奶奶告别。“小时候,我们出村坐‘铁篮子’。碰上这种天气,风一吹,摇摇晃晃,好吓人!”至今,张镭忘不了那胆战心惊的时刻。村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全村7个小组多户多人散住在48平方公里的山地上。“出山难”是渔山人世世代代刻骨铭心的记忆。长米的索道距谷底近米,一个简陋的铁筐就是张镭口中的“铁篮子”。没有公路,出村要步行一整天,坐索道只要几分钟。因此,即使再害怕,村民们也大多选择它。村民谷义清(左)用马把山货驮到索道边送出村(年7月23日摄)。7年前,张镭和姐姐张苹平、妈妈张凡英坐着“铁篮子”出山的情形被摄影记者拍下,渔山村自此广为人知。这样的“出名”,饱含了渔山人的辛酸。张凡英带着张镭(左)、张苹平(右)两姐妹坐索道回家(年7月23日摄)。年4月,鹤峰县委政法委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村里。“修通公路是脱贫的关键。”驻村帮扶工作队把修路当成头等大事。山区修路难,在三面环水的渔山修路更是难上加难。进村要经过一条幽深的峡谷,一到雨季山洪暴发,公路就会泡在水中。几经商讨,工作队和村干部因地制宜制订了修路方案:沿谷筑路,挖沟排洪。炮声隆隆,挖机轰鸣,寂静的山村沸腾了。年9月,一条长8公里的水泥路在渔山村后山组贯通。随后,前山组公路动工,通户公路也纳入日程。经过几年努力,一条“Y”字形的公路连通全村,村里的通组、通户水泥公路达到28公里,渔山人从此告别了“空中飞人”生活。公路通了,村里人的生活变了样。新房子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多。11月10日,一辆汽车拉着货行驶在渔山村村组公路上。每天早上,28岁的张静都会骑着小摩托,把自家的手工粑粑送到乡里的快递站,寄到天南海北。她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销售的手工粑粑受到买家青睐。今年,鹤峰县成为全州最后一个通高速公路的县,张静的手工粑粑卖得更远了。12月2日,张静骑着小摩托送粑粑。“只要做得出来,一天卖千把个不成问题。”如今,她的烦恼已从“粑粑卖不出山”变成“忙不过来”。村民陈子祥也尝到了甜头。此前,因病致贫的他致富无门。公路通后,他和妻子张春年养起了山羊、黑猪和土鸡。去年,全家仅养殖这一项收入就超过了5万元。11月11日,张春年赶着羊群走在公路上。“这里的羊市场上不愁销路!”原生态的“索道村”就是活招牌,找陈子祥订货的电话络绎不绝,他打算明年再扩大养殖规模。村子的尽头,是村民洪久英家的新屋。这是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后,她花了50多万元建成的。春节,一家人终于能在盼了多年的新屋里团年了。“如果没通公路,哪能修得成这栋屋!”洪久英满脸是笑。他们的故事是渔山村生活变迁的缩影。如今,“功成身退”的索道,只偶尔用来运送货物,成为游客的拍照点。11月10日拍摄的“铁篮子”,如今只偶尔载货。雨后初霁,抬眼望去,“铁篮子”高悬幽深峡谷之上,在夕阳里泛着微微的光。这条运行了23年的索道,见证着这里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再见,索道你好,公路》

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组长达七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喜报恩施首获中国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