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万晨曦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来带动乡村建设、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旅游扶贫是国家明确的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脱贫重要项目之一。”三特索道总裁张泉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三特索道是一家聚焦索道、专注山水生态型景区的旅游上市企业,旗下项目多位于武陵山区、大别山山区、幕阜山区、秦巴山区等国家级、省级连片贫困地区,项目所在地区贫困人口总计约67万人。
如今,三特索道项目所在的贫困地区旅游直接年收入达5亿元,多个项目入选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年上半年,公司项目所处的江口县、印江县、崇阳县、保康县均已达到贫困县退出的标准和条件,分别经贵州省政府和湖北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
产业扶贫带动“旅游+”发展
“梵净山景区建成前,仅有景区内和周边附近几户农家餐厅和旅馆。景区建成后,全国游客纷沓而至,更多村民相继开展住宿、餐饮、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旅游服务,或参与各类文化民俗与生产活动表演、传统加工工艺表演,收入相当可观。”张泉介绍。
目前,梵净山村有近户村民经营旅游酒店、农家乐,人均收入近3万元,周边酒店、农家乐已发展到多家,从业人员有近3万余人。
梵净山景区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周边一大批旅游项目发展,目前外来投资旅游项目已超过余个。
西连神农架,北交武当山的湖北省保康县,三特索道的九路寨景区的发展也同样推动了周边餐饮、住宿、养殖等产业的发展。
今年8月份,《证券日报》记者在保康九路寨采访时看到,景区周围公路两旁,农家乐随处可见。距离景区核心地段约8公里的白竹村,也以餐饮、民宿、旅游商品为主要经营品种。
三特九路寨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九路寨景区农家乐已达到近30家,年收入10万元左右。九路寨公司号召附近农户种植蔬菜,养殖鸡、牛、羊、猪,采摘野菜、野果、野菌等,由公司统一采购后向游客销售;景区所在的白竹村围绕茶叶、烟叶、野菜、野菌等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村民获得收益。这些措施,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进一步推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特索道在建设旅游项目的同时,也投入巨资,优化村民生活环境,并协同地方政府修建或改善基础配套设施,仅梵净山,就完成15公里地埋输变电工程、30公里光纤、20公里公路、7座桥梁、30公里步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践行“一对一”精准扶贫
为认真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三特索道旗下各项目主动承担起一对一精准帮扶任务,与贵州省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陕西省华阴市华西镇新和村等多个贫困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梵净山公司联系帮扶的梵净山村,对建档立卡的12个贫困户家庭进行具体帮扶,每户安排一名家庭成员到梵净山景区就业。
梵净山村有一位年仅24岁的残疾青年,因贫困无钱医治,无奈辍学在家,梵净山公司在帮扶过程中发现其绘画才能,便在景区为他专门设立工作室,将其作品供游客观赏,并举行义卖,不仅改善了其生活条件,也让他离梦想更近一点。
华山索道公司还主动承担新和村34户贫困户一对一精准帮扶任务,成立帮扶领导小组,深入村中,实行精准式扶贫。公司帮助2户贫困户盖起新房,实现公益岗位就业5人,并为新和村投入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与村镇合作共建起新良种产植合作社,贫困户作为股东每年得到固定分红。
保康九路寨公司每年以现金资助10户贫困户、资助贫困大学生就学;南漳春秋寨公司为特困员工募捐,并主动为特困员工申请国家各项资助补贴……三特索道旗下各子公司均立足项目实际,竭尽全力为本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助力。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