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承德市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索道缆车处,在侧边小路开车上山。
山腰上有很大的停车场。
这是“外八庙”避暑山庄东部寺院的分布图:
承德普乐寺,俗称“圆亭子”,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普乐北路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西侧,避暑山庄东北、武烈河东岸。
年3月4日,普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包括普乐寺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
承德普乐寺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年),是清代乾隆皇帝以名义上供新归附清代的杜尔伯特、左右哈萨克、东西布崔豪特瞻仰用而兴建的寺庙建筑。其名“普乐”带有普天同乐之意。
承德普乐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其建筑为汉藏结合式,依照汉族寺庙样式中轴线对称结构,山门、天王殿、钟鼓楼、东西配殿(慧力殿、胜因殿)、宗印殿(大雄宝殿)、碑亭、旭光阁、后山门等。乾隆认为磬锤峰为神物,是上天的启示,故在寺的后部又辟一个山门,这是中国寺庙中少见的建筑布局。
清代末年和民国期间,普乐寺遭到了严重破坏,古树被大量砍伐,古建筑几近坍塌。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拨专款进行保护修缮,一批珍贵的文物资源得到了抢救和保护。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中辟拱门三座,正中嵌“普乐寺”石匾是乾隆帝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题写的。山门前有月台,台上置大石狮一对。
承德普乐寺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除砖、石、木之外,大量使用了各色精美琉璃制品,使寺院显得富丽堂皇。特别是在建筑色彩上大面积采用黄(包括鎏金顶)、红、白、绿、黑、蓝等单色调或间色,与对比中求得和谐与统一,显得格外壮丽华美,建筑物装饰的手法灵活多变,又具有宗教建筑的特征。
天王殿殿脊用卷草琉璃瓦,中置三座琉璃喇嘛塔。天王殿供奉大肚弥勒笑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可惜殿堂内不能拍照,需要文物局开证明才能拍照。
天王殿后面是宗印殿。
西配殿胜因殿,单檐歇山顶,布瓦绿琉璃剪边,内供三尊金刚手菩萨,从右到左依次是内成就金刚手菩萨、外成就金刚手菩萨、秘密成就金刚手菩萨。
宗印殿是正殿,即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殿脊用彩色琉璃瓦拼合成云龙图案,脊正中有大型琉璃宝塔。殿侧有琉璃“八宝”浮雕。宗印殿正中供奉三世佛,两边是八大菩萨。
宗印殿后面是碑亭
碑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乾隆帝御题“真如境”,内置乾隆帝御制《普乐寺碑记》碑一通。碑文记述了建造普乐寺的缘由及目的。
普乐寺后半部藏式主体建筑为坛城,乾隆帝依国师三世章嘉活佛的建议建造,共有三层。坛城第一层,边缘四周有48间房屋的地基,没有看到有记载。中间四边佛龛供奉护法神。
29级台阶上坛城第二层,有八座佛塔。四面的四座,分别为黑色、紫色、青色、白色;四角的四座均为黄色。这五种颜色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五行,即地、水、火、风、空。五色塔象征五色土,中国九州之土为五色,寓意普天下莫非王土。八座塔取佛教“八正觉”之意,作为佛祖释迦牟尼佛八大成就的功德塔。
25级台阶上坛城第三层,最高处是主殿“旭光阁”,意为面向东方旭日的佛阁。旭光阁直径21米,高24米,外观极似北京天坛祈年殿,重檐圆顶。
旭光阁内供奉的主尊胜乐王佛为密宗双修造像,高达1.2米,像有白、黄、红、蓝四面,每面有三睛、十二臂,主臂拥抱明妃金刚亥母(即多吉帕母),造型优美,工艺精湛,为乾隆时期宫廷造像之佳作。阁内顶部置直径5.7米圆形藻井,层层收缩的三层重翘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龙凤图案,龙凤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宝珠垂下约一米。藻井雕工精细,具有艺术价值,在“外八庙”诸寺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东配殿惠力殿,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布瓦绿琉璃剪边。殿内供奉护法金刚、马头金刚、愤怒降魔王。
绕礼完寺院,航拍时太阳突然冲破重重乌云,佛光普照,喜鹊报喜。
普乐寺后山是磬锤峰,山顶上巨大的石磬锤,马上要下雨了,明天再登山。
俯瞰山下的溥仁寺、避暑山庄和承德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