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感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体对疫苗的反应是证明新冠病毒毒性不强的
TUhjnbcbe - 2020/12/20 2:25:00
白癜风如何治愈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

全世界医学家把一种病的严重程度都用病死率表示,病死率高的疾病被称为严重的疾病,引发病死率高的病*,被称为*性大。但是虽然全世界都这样评估,但是我告诉你,这种评估*性的办法是不科学的。

一、病死率的统计全世界没有统一标准

1、病死率的计算方法:

病死率=病死人数÷确诊人数×%

公式虽然简单,但是全世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各自为*,甚至受*治影响出现很多明显误差。

2、计算病死率的分子的误差

公式中的分子是病死的人数,但全世界各国统计的病死人数方法明显不同。有医院死亡的人数,医院死亡的不统计,我国就是这样统计的,这样病死率就低。还有的国家只统计因感染新冠病*死亡的人数,对虽然感染了新冠病,但死于其他疾病的患者不在统计范围之内,例如俄罗斯就是这样统计的,结果也是病死率低。

3、计算病死率的分母的误差

计算病死率的分母是确诊的病例数,这个数据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国家检测能力差,实际感染的患者数量远远大于确诊的人数,有的国家把所有检测阳性的都列为确诊患者,因此这个数据也有很大差别。

由于计算病死率的分子和分母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目前公布的各个病死率都是只能参考,都会与最终结论有很大区别。

二、被病死率掩盖的问题

1、病死率掩盖误诊误治

病死率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因误诊误治造成的死亡,被误认为是病*的*性大,病死率掩盖了误诊误治,这对正确公正评价病*的*性大小是不公平的。

例如SARS病*流行期间,由于医学对这种病根本不了解,大量联合应用各种抗生素,直接造成病情加重和死亡,这种病死率高,完全是误诊误治造成的,把这种情况下的高病死率归于SARS病*的*性大,是明显不应该的。

全世界对新冠病*的本性仍然缺乏认识,仍然存在大量误诊误治问题,引起一部分患者因误诊误治死亡。

2、病死率掩盖医疗救护水平

病死率与医疗救护水平有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当医学因应急不利,出现医疗挤兑的时候,病死率显著增加,这种病死率的增加并不是病*的*性造成的,而是与人为管理不力有密切关系,把这种原因造成病死率增加归于病*的*性也是不应该的。

我国的武汉,由于明显存在管理上的失误,从1月20日开始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医疗挤兑现象,医院人满为患,造成了严重的院内传染,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救治的方法又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武汉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全国其他省市。

在国际上也出现了多起类似现象,最明显的是意大利等,出现了严重的医疗挤兑现象,造成了病死率明显升高。

三、全世界新冠病*的病死率排行

1、全世界病死率排行

2、全世界病死率超过10%的八个国家

3、全世界病死率最低的八个国家

四、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告诉我们新冠病*的*性不强

21世纪出现了七次新病*感染事件,本次疫情是流行范围最大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但是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出现了大量新冠病*无症状感染问题。

调查全世界部分国家,都普遍存在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由40%到80%,

对流行病学家来说,邮轮是能排除许多外部因素的理想观察对象:相对于开放流动的人群,邮轮能够清楚地掌握人数,也可以对每一个人进行检测和追踪。

因此,邮轮的群聚感染事件能帮助我们窥探关于新冠病*的一些重要问题——传染性、病死率,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

1、怎样定义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全称是“新冠病*无症状感染者”,指无临床症状、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呈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2、“钻石公主号”邮轮里的无症状感染者

年2月7日至23日,中国大陆以外最大的COVID-19病例群,发生在日本横滨港被隔离的“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根据美国疾控中心3月26日发表的关于“钻石公主号”的调查报告,在名钻石公主号乘客和机组人员中,有名(19.2%)病*核酸检测检测阳性,其中(46.5%)在测试时无症状。

截止到3月16日,名有症状患者中,有37名需要重症监护,有9人死亡。

因为病*有一定的潜伏期,46.5%的阳性病例在检测时没有症状,并不代表之后一直不会出现症状。

根据3月12刊发在《Eurosurveillance》上的一项针对“钻石公主号”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的研究,研究者估计,钻石公主号的确诊病例中,约有18%的阳性病例是无症状感染者,他们从未出现症状。

参与本研究的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的数学流行病学家GerardoChowell认为,18%是一个很高的数字,考虑到钻石公主号乘客和船员的平均年龄为58岁,船上大多是容易出现症状的老年人,因此全体人口确诊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应该比18%高不少,而病死率则会低不少。

邮轮上的乘客多是老年人,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众多的受感染者在同一个封闭空间中,很可能暴露于较高的病*载量。由于这些原因,相比“正常暴露”的较年轻人士的死亡风险更大。

3、印度感染新冠病*的人80%无症状

印度感染新冠病*的人80%无症状。

证据图片

全世界出现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充分证明新冠病*的*性不是很大的。

五、谈病**性大小的金标准

目前所有关于新冠病*的*性大小都用病死率表示,而病死率全世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因此出现病死率与实际情况差别很大的问题。难道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方法吗?

有,人体对病*的反应就是公平公正的评判一个病**性大小的金标准。

这个问题本来是个简单问题,但是到现在全世界也没发现一个人提出来,为什么?现代医学近百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来的把人体当做机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发展到现在出现神经科,心理科,开始对因治疗等等。但是对人体的智能性仍然人数不足,仍然相信人体是一部机器,缺乏智能。其实一个病**性的大小是基本可以从患者对病*的反应准确判断的。

人体对入侵病*的反应,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明显的是抗体的强弱和抗体存在的时间。一般来说当一种病*入侵人体后,人体将出现免疫反应,根据反应的强弱和抗体存在的时间判断*性的大小。

1、我把常见病*的*性分为五类

人体遇到外界微生物入侵,首先要出现免疫反应,通过反应的程度,可以准确判断外来微生物*性的大小。

科学家不能正确评价某种病**性的*性,虽然人体可以判断一种病**性的大小,但是人体也不能有非常准确的判断。因为*性是因人群不同而不同的,同一类人群,因个体的体质情况而不同。

同一种病*对不同的人群的*性也不同。例如新冠病*对于30岁以下的人是微*,对30岁到60岁的人是小*。对于60岁到80岁的人是中等*性,对于80岁以上的人就是大*了。

本人把病*的*性分成五个等级。

(1)微*:

感染外界微生物后,没有任何症状,不用任何药物,就可以转阴,转阴后体内查不到抗体。在群体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越高,外来微生物的*性越小。

例如普通感冒,大多数人感染了普通感冒病*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人常常是打个喷嚏,适当休息就平安无事。人体内根本不存在能再次避免感冒的抗体。

有的人感染了新冠病*,但是没有症状,不用任何药物,可以转阴,体内没有空调或存在很弱的抗体,但抗体持续的时间不长,抗体维持时间在一个月以内,这样的病*都应该定义为微*。病死率为“0”。

(2)小*

感染外界微生物后,只有轻微症状,不用任何药物,就可以转阴,转阴后体内可以查到抗体。但抗体较弱,最多维持3个月。这种情况的病*,被称为小*。

例如感染了新冠病*的人,大多数人是症状很轻,可以自愈。自愈后核酸检测转阴,查抗体,出现了抗体。但抗体较弱,维持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病死率小于0.1%。

(3)中等*性:

感染外界微生物后,有明显症状,需要适当药物配合治疗,才可能治愈。病死率在1%以下,转阴后体内可以查到抗体。但抗体中等程度,最长可以维持1年。这种情况的病*,被称为定义为中等*性。

例如感染了新冠病*的人,

(3)大*:

感染外界微生物后,有明显症状,病情比较严重。需要抢救,需要适当药物配合治疗,才可能治愈,病死率在50%左右。转阴后体内可以查到抗体。抗体程度,最长可以维持10年左右。这种情况的病*,应该为定义为中等*性。病死率一般为1%到20%。

(4)极*:

始终是无症状感染者的几乎不存在,感染后发病急,恶化快,症状严重。病死率在20以上。本世纪新出现流行的七种病*中H5N1禽流感病*和埃博拉病*都是属于极*的病*。

MERS病*和H7N9病*的病死率虽然也超过20%,但是本人有证据证明病死率高与误诊误治有明显关系,因此本人没把这两种病*列为极*范围。

上述分类只是粗略分类,还有待充实完善,近期会有文章详细具体的分类内容发表。

2、常见疫苗的抗体存在时间

得过的病,大部分病都会出现抗体。为了预防严重的疾病,也可以通过疫苗的方法让人体获得抗体。应用疫苗人为获得的抗体维持的时间要比得病获得的抗体维持时间要短。常见接种疫苗后抗体的持续时间如下:

(1)乙肝疫苗

约95%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会免疫成功,有抗体应答者(抗-HBs≥10mIU/ml)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30年。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体检测或加强免疫。

(2)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疫苗(预防肺结核)的人形成的抗体可达15-20年。国外部分研究发现可达50-60年。

(3)甲肝疫苗

接种2剂甲肝灭活疫苗,模型预测抗体可持续30年甚至40年以上。

(4)麻疹疫苗

在免疫成功的前提下,至少能够维持26~33年。我国研究表明,接种麻疹疫苗25年后,85%以上者仍有保护性抗体。

(5)脊髓灰质炎疫苗

全程接种后,循环抗体可存在数十年甚至终生。但不同国家结论不同。

(6)乙脑疫苗

部分亚洲国家研究显示,可产生至少11年的长期保护。

(7)破伤风疫苗

接种4剂百白破疫苗可提供3-5年保护。6周岁加强后可以持续至育龄期(约25-30岁)。成年后每加强1剂可维持约10年。

(8)水痘疫苗

研究显示,接种2剂水痘疫苗的7-10年后仍有抗体。但只接种1剂则仍会发病。

(9)带状疱疹疫苗

上市时间较短,数据有限。目前认为接种后5年内的效果较好。

(10)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现有数据表明可持续5-10年。

(11)五价轮状病*疫苗

现有数据表面全程接种后3-7年依然可以有效保护。

(12)13价肺炎结合疫苗

目前数据有限。目前认为婴幼儿接种后保护效果可持续2-6年不等。根据使用经验及持久性资料看,可能会更长。

(13)23价肺炎多糖疫苗

一般可维持5年以上。具有肺炎球菌高感染风险者(如患慢性疾病、免疫缺陷、肿瘤等)的老年人可能在5年后加强接种1剂。

(14)HPV(宫颈癌)疫苗

二价和四价HPV疫苗接种后12年、九价HPV疫苗接种后至少7年,疫苗相关型别的抗体阳性率仍>90%,且未发现相关癌前病变。模型预测可维持20-50年。

(15)EV71(手足口病)疫苗

现有数据表明可持续至少5年。6岁以上儿童感染风险低。

(16)狂犬病

虽然目前认为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抗体可以持续至少1年(部分研究发现接种9年后,80%的受种者依然可以查到抗体)。但鉴于狂犬病的致死率,再次受伤(II级暴露及以上)需要加强接种。

(17)流感疫苗

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可有效保护6至8个月。1年后抗体水平显著降低,但部分*株可持续更久。

(18)新冠病*疫苗

目前应用时间很短,暂时无法确定保护时间,但普遍认为是三个月到一年。

特别提醒,上面各个数字是动态的,是因人而异的,受接种年龄、疾病和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通过长期的、持续的、科学的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研究来获得。即不代表该疫苗产生的抗体“只能”维持这么久,也不表示每个人“都能”维持这么久。

3、没有抗体,不等于没有保护

目前还没有一种疫苗可以做到“接种了就肯定有抗体”。部分个体就算反复接种、频繁接种,也未必能达到%的保护。

不过,即便接种疫苗后未产生足够抗体,或者产生过抗体但转为阴性,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免疫力。

人体的免疫机制是多元的,主要有细胞免疫(A)和体液免疫(B)两部分。抗体检测仅能反映B,不能反映A。因此并不是检测不到抗体就没有保护。此外,人体免疫系统也有免疫记忆,当再次接触到同一种病原体时,可以快速产生强大的免疫力。

4、群体免疫的最低标准是60%以上的人接种疫苗

如果绝大多数人接种了疫苗,即便少数人没有接种疫苗或者免疫失败,只要身处于有免疫力的人群中,也不容易感染生病——从而预防、控制甚至消灭某种传染病。这才是真正的群体免疫(HerdImmunity),这才是疫苗的真正作用。

5、新冠病*的疫苗为什么保护时间短?

全世界把结束新冠病*流行的希望寄托在疫苗上,但是疫苗的保护时间短,使疫苗的作用大打折扣,能不能有长效的疫苗呢?本人认为即使全世界加速研究,也不可能出现超过3年的疫苗。为什么?

人体是非常聪明的,对外来微生物的记忆,需要占人体内存。人体内存是有限的,只能对那些对人体有严重威胁健康的细菌和病*实现记忆,对那些小病,记忆时间需要短。因为人体认为新冠病*是小*,没必要占用过多内存记忆这种病*,因此不能保护时间长。

因此尽管全世界对新冠病*恐惧,认为新冠病*的病死率远高于普通流感,其实人体对新冠病*的反应结果证明,新冠病*的*性仅仅比普通流感病*的*性稍高而已!

既然我认为新冠病*的*性很低,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国家的病死率确确实实远高于普通流感,这是为什么呢?

我告诉你,主要原因是误诊误治,减少误诊误治,至少有30%的人可以不死,后面有文章告诉你怎样可以减少病死率!

北京慕盛学

慕盛学的文章

原创作者是慕盛学,是位正直的科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体对疫苗的反应是证明新冠病毒毒性不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