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丨吴文娟(医院)
整理丨老桂诗(医院)
审核丨王莉(医院)
来源丨SIFIC云上年会
血流感染是临床常见感染之一,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但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如何正确选择血培养的时机,如何判断血培养结果,如何利用血培养指导临床诊疗仍是困扰临床医护的一个常见问题,另外传统的血培养报阳时间大部分需要3天左右,在争分夺秒的重症患者救治中,这个报告时间并不让人满意。目前有没有新的技术或者方法可以缩短血培养的报阳时间?针对以上问题,医院的吴文娟教授在SIFIC云上年会上做了“优化血培养流程,提升血流感染诊断效率“的专题报告。
一、血流感染的形势:
诊断方法提升、人口老龄化、免疫力低下病人增多(器官移植、癌症等)以及病原菌耐药性提高等原因使菌血症或脓*症的发病率每年上升约10%。
细菌入血导致血流感染,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和脓*症,严重者可引起休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因此临床需高度重视血流感染问题。
二、为何病原学送检在血流感染中特别重要?
血流感染发展迅速,在出现发热症状以后短短几个小时即可进展至脓*症甚至脓*症休克。
有研究表明每晚一小时给予抗菌药物的有效治疗,脓*症患者的存活率下降7.6%;每晚一小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脓*症患者的死亡风险上升9%,因此及时开展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显著增加脓*症患者的存活率,而及时进行病原学送检,根据细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是实现有效治疗的前提。
三、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血培养更多是在住院期间采取的检查措施,但年“国际重症病人血流感染专家共识”强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