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感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致敬周燕斌上战场不怕,最怕救不了病人
TUhjnbcbe - 2022/11/13 20:07:00
北京荨麻疹哪里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159711.html

一面*花梨木奖牌,约2厘米厚,上面精心镶嵌着白玉雕刻的中山大学校徽,底下用烫金字体刻着:“周燕斌教授、主任医师,任职吾校逾三十年,忠诚服务,其行可嘉。特发此状,以资表彰。”

这是中山大学年设立的“卓越服务奖”,旨在表彰长期任职于中大、为学校发展建设做出卓越服务的教职员工,是学校对获奖者竭诚服务的最高褒奖。年获此殊荣时,周燕斌已经是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呼吸与危急重症医学科教授、呼吸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从初出茅庐到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熟练诊疗技术的主任医师,30多年来周燕斌醉心医学,潜心磨练,先后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论著余篇,获国家级、部省市级等科研基金项目20多项。基于临床、教学和科研上的优异表现,周燕斌在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奖,年被评为中国优秀呼吸医师。年8月16日,他又荣获第二届广东医师奖。

岁月的洗礼让周燕斌愈发沉稳淡定,谈及过往的成绩与荣誉,他轻描淡写,一笑而过;说到最新诊疗理念与技术,他眼神坚定;讲起患者痊愈出院时,这位儒雅的医生会发出爽朗的笑声。

博学而后成医

周燕斌出生在广州番禺,为了给年老多病的父母更为专业细致的照顾,年他以高分考取了中山医科大学(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开启6年的学医生涯。年,周燕斌本科毕业进入中山一院,在大内科轮科培训。年,他考取了时任中山一院副院长、呼吸内科主任容中生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专攻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在大内科轮科培训期间,周燕斌见证了无数危重患者在呼吸内科医师的抢救下起死回生,这让他深受触动:“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真是太有意义了。”

决心一头扎进呼吸内科海洋里的周燕斌是幸运的,彼时中山一院呼吸内科在李溢煊、容中生、张锡煌、谢灿茂等老一辈教授的带领下,不断创新突破。

年,中山一院先后收治了3例患者,发病前10多天曾一道进食未煮熟的乌龟肉和龟血,而后出现慢性咳嗽、咯血和消瘦。周燕斌认真细致地为患者安排了入院的各项检查,发现除双下肺少许炎症外,未发现其它异常。之后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结合实验室和胸部CT检查,给予了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但病情仍反复。在张锡煌教授带领下,周燕斌给3名患者进行了纤维支气镜检查,发现患者肺部有可蠕动血丝样物,钳出体外仍在蠕动。

饶是在临床上身经百战的张锡煌教授也没见过这些鲜红色的蠕动物,他带着周燕斌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并结合中山大学寄生虫教研室鉴定结果,才明确诊断为人类比翼线虫感染。

这是一种罕见的人体寄生虫疾病,在中山一院发现这3个病例前,全球不超过例,中国还未见报道。随后,周燕斌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撰写《人类比翼线虫病》案例报告,详细披露了病例的诊断治疗过程,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年,中山一院呼吸内科在国内首次使用体外循环辅助,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双侧肺肺泡灌洗,成功抢救了1例濒死的肺泡蛋白沉着症伴呼吸衰竭的患者。

这些突出的医疗成果让参与其中的周燕斌获益匪浅,老一辈教授开拓创新的从医精神也鞭策着他,“医学的磨练和教授们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也鼓励、督促我不断学习进步。”

年,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18年的周燕斌被任命为中山一院呼吸内科主任,肩负起更大责任,对科室发展也有了更大的规划空间。周燕斌回忆,对于肺癌的综合治疗,此前在中山一院不太受重视,患者确诊后,往往是转诊到医院。

▲周燕斌在病房

周燕斌决心做出改变。他将肺癌纳入中山一院呼吸内科主要研究方向,带着团队逐步开展肺癌诊断与综合治疗。年,为了更快地提高肺癌诊疗水平,周燕斌主动申请联系到美国德州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进行访问研究。

那是世界一流的癌症诊治和研究中心,多种癌症治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诊断技术、治疗理念和方法,患者的全程管理等,都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从美国回来后,周燕斌对肺癌的临床诊疗工作投入了更大的热情和精力,他联合分子病理科推进肺癌基因测定,以便更精准地开展靶向治疗。第二年,他就获得了有关肺癌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加深入地开展肺癌发病的基础研究。

出国访问研究,对周燕斌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一年他已经44岁,在异国他乡生活有诸多困难和不便。“压力还是挺大的。”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以顽强的意志、高涨的热情,孜孜不倦地汲取新技术、新理念。在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日子里,他跟着教授查病房、出门诊、做实验,忙碌的身影从不曾停歇。

“医学的东西是不断变化的。医生要博学,首先要增加广度,才有深度。”在周燕斌看来,从医的道路漫漫修远,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砥砺出更为精湛的医术。而他,一直在路上。

忙碌的呼吸内科医师

每隔一星期,周燕斌都要挤出时间到游泳场游上几圈,积极锻炼以保持更好的工作状态,以往还没这么繁忙的时候,每周都要来两次。

周燕斌的忙碌,与其近10年主要研究的肺癌相关。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为万例,死亡约万例,分别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的11.6%和18.4%,居恶性肿瘤第一位。《柳叶刀》杂志更是披露,中国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9.8%,远低于日本的60.3%和韩国的68.9%。

“肺癌的治疗难点在于患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许多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早筛早诊,可以通过手术方式将肿瘤扼杀在萌芽期,是对抗肺癌最有效的手段。”周燕斌介绍,目前肺癌筛查主要是以低剂量螺旋CT为主,而在新发现的肺结节中,只有5%~10%是肺癌,临床上可以利用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手段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更加精准的判断。

“单一的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两者联合在一起就可以更好地解释和诊断早期肺癌。”周燕斌表示,LCBP肺癌风险评估模型就是一个联合了CT信息、肿瘤标志物以及肺癌高危因素的风险评估模型。

LCBP即中国肺癌诊断生物标志物谱,最早由医院、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教授团队在年提出,通过对存在肺结节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可使临床医生能够在术前更准确地判定有肺结节的患者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年7月,由周燕斌牵头,中山一院与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合作,成立肺结节诊治分中心暨LCBP肺癌早诊示范中心,联合体检科、胸外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团队,优化肺结节和肺癌早筛早诊路径,提高肺癌诊治水平。

周燕斌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搭建示范中心,效果也很显著。年10月1日至年5月25日,中山一院对例有CT检查和肿瘤标志物信息资料的体检者进行LCBP模型分析,共发现47例肺结节中高风险患者,与CT提示肺癌可能21例相比,提升%。早期筛查与诊治,可将肺癌患者10年存活率提升到90%以上,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给患者造成的极大痛苦,提升生存质量,周燕斌颇为欣慰。

▲周燕斌获广东医师奖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谈及牵头成立示范中心的初衷,周燕斌乐呵呵地说,患者的诉求就是努力的方向,也是自己坚守在临床一线的理由。如今,周燕斌每周开两次专家门诊、一次特诊,每次专家门诊接诊五六十个患者,几乎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但面对患者加号的要求,他总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道忙碌的身影也常常驻守在病房。中山一院呼吸科医生谷金萃还记得,此前有位食道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情严重,周燕斌一直很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周燕斌上战场不怕,最怕救不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