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感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进展
TUhjnbcbe - 2023/1/8 17:56:00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过敏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学主要表现为气道高反应及慢性炎症性病变。小儿哮喘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现有研究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小儿时期的气道高敏反应是主要原因。小儿哮喘现阶段以缓解气道痉挛,减少发作频率,改善患儿免疫水平为主要治疗原则。近年来,免疫调节剂在小儿哮喘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因此,对近年来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哮喘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小儿哮喘的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国儿童咳喘病全国巡讲贾晓周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小儿哮喘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小儿哮喘具有治愈时间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儿身心健康影响较大。随着医疗科技进步,现阶段治疗小儿哮喘的方法较多,近年来大量医学实践与临床研究表明,免疫疗法在哮喘疾病治疗中安全性、有效性均较好。

小儿哮喘可分为混合型、外源性、内源性三类,其中内源性是由细菌或病*引发,不是过敏反应所致哮喘。外源性是患儿接触过敏原后,患儿处于致敏状态,患儿再一次与过敏原接触,导致特异性抗体IgE与游离过敏原产生特异性抗原结合,同时在各种反应酶作用下,IgE让支气管黏膜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中性白细胞趋化因子、嗜酸白细胞趋化因子等物质,刺激气管黏膜,导致平滑肌痉挛,进而形成外源性哮喘;混合型是指外源性与内源性相结合所致的哮喘。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免疫疗法

哮喘是较为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研究表明哮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不全,导致免疫球蛋白(IgE)合成增多,因此调整和调高细胞免疫功能不仅能调节IgE合成,还能消除气道黏膜高反应性、控制炎症,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免疫调节剂是临床进行机体免疫功能调整的常用药物,能激活或刺激机体免疫细胞,纠正机体免疫,从而达到预防、治疗哮喘的目的;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对哮喘患儿应用免疫调节剂在改善患儿哮喘症状的同时还能提高患儿肺功能,对促进患儿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百日咳杆菌或麻疹病*感染会促进儿童免疫系统成熟,这是因为上述病原体会诱导Th1型免疫应答,进而建立以肿瘤坏死因子、IL-12、INF-γ为主的免疫应答环境,因此目前免疫治疗哮喘疾病成为研究重点。现阶段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免疫调节剂种类较多,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3.1化学合成剂

3.1.0肽类制剂。胸腺肽、脾氨肽、甘露聚糖肽,皆是调节T细胞免疫药物制剂,起效快,并且获得临床推荐,包括在新冠治疗也采取了这些基础免疫疗法,其中甘露聚糖肽还具有调节B细胞和NK细胞免疫活性。

3.1.1匹多莫德。匹多莫德是人工合成的免疫刺激调节剂,主要成分为毗酮莫特,该成分能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自然免疫产生非特异性的刺激作用,进而增强细胞免疫,有效改善辅助性T细胞、T细胞比例失调现象。另一方面,还能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提高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活性与趋化性。

3.1.2转移因子。转移因子是一种具有生物学特征的多肽物质,该物质来源于有细胞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可直接作用与淋巴系统,能有效抑制哮喘疾病发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转移因子可口服给药,具有药物作用时间长、起效快以及药物应用剂量少等特点。此外,转移因子是小分子物质,不会对胃酸产生破坏效果且不会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分解。

细胞免疫与病*感染

3.2微生物制剂

3.2.1多糖类。多糖是指含有10个以上单糖基经糖苷键连接逐步形成的聚合物、衍生物,多糖类药物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辐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等作用。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哮喘的多糖类药物包含香菇多糖、卡介菌多糖等,免疫调节作用主要体现为免疫促进,其中卡介菌是一种临床应用率较高的多糖类药物,该药物能有效抑制气道高反应、气道炎性反应,改善轻、中度哮喘患者肺功能,能削弱Th2型免疫反应,降低药物应用剂量。

3.2.2细菌溶解产物。细菌溶解产物主要包含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臭鼻克雷白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8种细菌的冻干溶解物,该物质能够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白细胞介素-13、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量,同时能抑制Th2、Th0细胞分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树突状细胞成熟,并降低IgE生成,对炎性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产生有一定抑制效果。

3.3糖皮质激素

3.3.1丙酸培氯松气雾剂(BDP)。BDP是治疗青春发育期哮喘的首选药物,该药物在治疗哮喘方面效果显著,有研究表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70%,但发挥疗效的关键是指导患儿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由于BDP起效缓慢,故重症患儿应在吸入5~10min的硫酸沙丁胺醇后再吸入BDP,需注意每天的应用剂量应控制在1mg内。若是干粉剂,应在家属指导下服用,应用剂量在μg/次,每天服用2~3次,但是该药物需要较大吸力,应用时需正确指导患儿掌握使用方法。

3.3.2全身用药。全身用药主要适用于气道阻塞、哮喘持续状态以及慢性顽固哮喘的可复性试验,应早用、足量、短程,其中地塞米松应用剂量在0.25~0.5mg/kg之间,泼尼松应用剂量在0.5~1.0mg/(kg·d)之间。对于重症患者需先进行静脉用药,当病情稳定后再改为口服,同时逐渐降低药物应用剂量,直到停药。对于长期用药或者激素依赖型患者,可隔日清晨顿服泼尼松。慢性哮喘患儿可肌内注射布地纳德,1个月用药剂量在40mg左右。

3.4生物制剂

3.4.1Th2受体拮抗剂。Th2水平提升是导致哮喘发生重要诱因之一,进行IL-13单克隆抗体吸入能促进气道重塑,降低气道炎性反应与气道高反应。而抗IL-9单克隆抗体能促进患儿呼气容积改善,可有效降低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率,治疗安全性高。对于轻度与中度哮喘患儿,该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还需进行深入探讨。

3.4.2Th1细胞因子。研究表明IL-2、IFN-γ能有效抑制Th0细胞向Th2进行分化,同时能加快Th0向Th1进行分化[18]。而Th1细胞能促进IL-12、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故临床通过调节Th1与Th2细胞平衡来改善机体免疫状态,进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低剂量的IFN-γ能加快CD4+细胞死亡,进而改善患儿气道炎性反应,对Th2细胞因子合成、杯状细胞增生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因此IL-12是Th1介导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Th1细胞缺乏则会导致Th2免疫应答优势,因此Th1细胞因子在哮喘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3.4.3抗IgE单克隆抗体。抗IgE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哮喘症状,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糖皮质激素用量,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从而降低哮喘患儿住院治疗概率,同时能减轻患儿过敏反应、气道高反应,还能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抑制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介质与脱颗粒产生,因此临床多应用抗IgE抗体治疗哮喘疾病患者。

虽然免疫调节剂在小儿哮喘治疗中应用价值显著,但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与完善,例如:(1)部分制剂*副作用较大,无论是重组技术或纯化的天然干扰素都存在较多*性作用;(2)质量、价格标准不统一,部分会导致患者出现过敏、高热等反应;(3)半衰期短,较多免疫调节剂在体内半衰期十分短暂且价格昂贵,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临床广泛应用。

哮喘是十分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因小儿身体抵抗力较差,因此发生哮喘的概率与成年人相比更高,小儿哮喘具有治愈时间长,病情反复的特点,故积极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必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哮喘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逐渐增多,免疫治疗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现阶段用于治疗哮喘的免疫调节剂可分为化学合成剂、微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各类免疫抑制剂在治疗小儿哮喘中优点各异,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儿病情合理选择。针对免疫调节剂应用存在的问题,还需进行深入分析,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标准、制度,对免疫调节剂应用进行规范,致力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症状,降低哮喘发作频率,预防病情复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