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在北京冬奥会
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
中国选手谷爱凌获得银牌
这是她在本届冬奥会上
继大跳台夺金之后的
第二块奖牌
2月15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比赛后。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一个“天才少女”的
成长之路
2月8日,冠*中国选手谷爱凌在北京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奖牌颁发仪式上。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我要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冬奥会”
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年冬奥会举办权。正值暑假的谷爱凌回到北京,加入了当天欢庆的人群。
北京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晓鸣回忆,“当天有人问谷爱凌,‘以后想不想参加冬奥会?’11岁的谷爱凌坚定地表示,她希望能够代表中国参加北京冬奥会。”
参加奥运会,是每一名运动员的梦想,对于谷爱凌而言,能够参加在家乡举办的冬奥会更是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事情。年6月6日,谷爱凌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宣布“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报到”。
谷爱凌经常被人们称为“北京姑娘”,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谷爱凌在中英文之间自由切换。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让在场的中国记者感到格外亲切和自豪。
“现在是过年期间,最近饺子吃得挺多的,北京烤鸭还没吃到。”谷爱凌在新闻发布会现场风趣地说,“说着说着,我都饿了。”
对于北京的最初记忆,谷爱凌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第一次回到中国时是2岁,此后每年夏天都要回北京,我对中国的感情很深。现在还记得住在我们那个楼里3层和7层的朋友,每一年暑假都要和他们一起去楼下玩游戏。”
将来,她定然是前途无量的“大神”
谷爱凌3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滑雪,这得益于她有一个爱滑雪的母亲。
“很快,爱凌的速度就已经追上并且超过我,而且她不减速,特别享受速度的感觉,不像我们成年人,有时候担心危险或者想多滑一会,还会控制一下,但是爱凌一直在加速,一路到底。”妈妈谷燕说。
“八岁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滑雪队,是里面唯一的女孩,我回家对妈妈说,我想去奥运会!”对于奥运梦想的起点,谷爱凌记忆犹新。母亲此时的回应是——“加油!”
从年开始连续多年,位于北京密云的南山滑雪场和顺义的一处室内滑雪场成为谷爱凌假期的训练基地。很多“雪友”与谷爱凌一同训练、一起成长,也感受到了这位“天才少女”过人的运动天赋。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接触自由式滑雪的“雪友”,北京南山滑雪场董事长卢建从谷爱凌身上看到了无穷的潜力。年的暑假,卢建带着谷爱凌接触了索道滑水、SUP浆板等4项水上板类运动,并在室内滑雪场一同切磋自由式滑雪技巧。卢建当时就感慨:“平地前空翻、后空翻、侧空翻如跳绳一般轻松,太灵巧了,她将来定然是前途无量的自由式滑雪‘大PRO’(大神)。”
“第一次见到爱凌,她的技术动作还和普通孩子一样,当时能做的最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度翻转,但是她特别愿意挑战更多高难度动作。”曾与谷爱凌一起训练的兼职滑雪教练崔业成,见证了她从滑雪爱好者向专业运动员的蜕变。“经过此后四五年的专业训练,她的水平真是突飞猛进。”
“不仅是在滑雪项目上,在其他运动方面,谷爱凌也展现出高人一等的运动天赋。”卢建的夫人徐一宁说,“我们曾接触过爱凌小时候的网球教练,他曾说,‘要是爱凌练网球,将来也一定能成为世界级选手’!”
“秘诀就是专注和热爱”
与专业体育生不同,谷爱凌不仅要完成日常滑雪比赛与训练,还要同时完成高中学业。用她自己的话说,她一直都是高中生,而且强调是“全职高中生”。
2月8日,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选手在颁发纪念品仪式上。新华社记者丁旭摄
在谈到如何平衡学习和滑雪时,谷爱凌说,秘诀就是专注和热爱。
“我在滑雪的日子里特别专心去滑,上课的时候就不想滑雪的事情,非常专心,这样效率会比较高。更重要的一点其实是热爱,每次上雪道我都非常高兴。有时候我妈妈说,要是不洗碗就不能去滑雪,我马上就洗了。”
谷燕有时候也会被爱凌这种专注的精神所震惊。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爱凌好像把很多问题想得特别明白,做一件事情,她很早就给自己定下来,今天做两小时,明天做两小时,而且一定能按照计划完成。做完后,她就丝毫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去玩。有时候我们大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我喜欢滑雪,我就成为了一名运动员,我喜欢时尚,我就从事了一项时尚的运动,我喜欢上课,我就继续去上大学。”谷爱凌说,专注就是要%的投入,一天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我不是要打败别人
我是要展示最好的自己”
正如谷燕所期待的,谷爱凌在夺得奥运冠*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要打败别人,我是要展示最好的自己。”
在完成创造历史的最后一跳前,谷爱凌暂时排在第三位。“当时我跟妈妈进行了连线,她建议我做一个相对有把握的动作,这样可以去争取一枚银牌。我则对她说,我的目标是展示自己,我要挑战一下。”
谷爱凌决定放手一搏,最终成功完成了从未在正式比赛中跳出过的转体度的动作。
“也许大家不相信,最后一跳出发前,我一点儿都不紧张,因为我没有压力。”谷爱凌说,我就是想打破自己的界限、展现我们的实力和精神。
来源:长城网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
责编:房淑婧苏浩*陈兆月
编辑:马健雯